成語《不合時宜》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不合時宜:bù hé shí yí
詞源: 《漢書·哀帝記》:“皆違經背古, 不合時宜?!?/p>
詞由: 西漢末年, 有個名叫夏賀良的大臣上書漢哀帝。他說, 高祖顯靈了,說漢朝執政已久,開始衰敗,只有“改元易號”, 再受天命, 才可中興漢室。漢哀帝看了奏折, 便立即下詔令改建平二年為太初元將元年。然而只過了兩個月, 哀帝又對改元之事反悔,下詔說,當時夏賀良等建議“改元易號”,實際上是“違經背古, 不合時宜”的。我受了他們的欺騙。上次的詔諭應該廢棄, 夏賀良等人鼓動邪說, 造謠惑眾, 要逮捕辦罪。后來, 哀帝果然將夏賀良等人處死。
詞義:不合潮流,與時俗習尚不合。時宜: 當時的需要和潮流?,F一般用來指不符合當時的情況或要求。亦作“不入時宜”。
書證:宋·費袞《梁溪漫志·侍兒對東坡語》: “東坡一日退朝食罷, 捫腹徐行, 顧謂侍兒曰:‘汝輩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為然。……至朝云, 乃曰:‘學士一肚皮不入時宜。’ 坡捧腹大笑?!?清·李寶嘉 《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六回:“他看的洋板書還是十年前編纂的, 照著如今的時勢是早已不合時宜的了。”
上一篇:成語《不亦樂乎》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不學無術》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