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煮豆燃萁》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煮豆燃萁:zhǔ dòu rán qí
詞源: 南朝·宋·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 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 何煎何太急!”
詞由。三國時魏國的曹操, 他的小兒子曹植十歲時就能吟詩作賦, 寫得既快又好, 因此曹操生前特別喜歡他。可是, 卻遭到了他哥哥曹丕的嫉妬。后來曹丕當了皇帝, 竟想借故把他除掉。有一次, 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內要寫成一首詩,否則就要以欺誑之罪將他殺死。曹植無奈, 便立成“煮豆詩”, 表達了他心中的憤懣。詩的大意是: 用豆子煮湯羹, 鍋底燒的是豆萁, 鍋里哭泣著的是被煎熬的豆子。這兩樣東西都是一條根上生長起來的,為什么互相煎熬得這樣殘酷, 急迫! 曹丕聽了, 也覺得自己對弟弟太過分了。
詞義: 用豆萁燒煮豆子。萁:豆莖。比喻骨肉之間自相殘害。
書證: 柳亞子《題太平天國戰史》:“煮豆燃萁誰管得, 莫將成敗論英雄。”陳毅《過臨洮》:“煮豆燃萁傷往昔,而今團結樂陶陶。”
上一篇:成語《煉石補天》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燕巢幕上》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