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滔滔不絕》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滔滔不絕:tāo tāo bù jué
詞源: 五代·后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走丸之辯》:“張九齡善談論, 每與賓客議論經旨, 滔滔不竭, 如下阪走丸也。”
詞由: 詩人張九齡是唐玄宗時代的有名宰相。他口才好, 善于雄辯。所以《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說:“張九齡善于雄辯, 每次與賓客議論四書五經的宗旨, 總是口若懸河, 滔滔不絕, 好比彈丸在斜坡上疾速地滾動。”
詞義:象流水那樣毫不間斷。滔滔:形容流水不斷。形容說話很多, 連續不斷。亦指連續不斷的事物。原作“滔滔不竭”。
書證: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十七回:“看那金兵如潮似浪, 滔滔不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四十四回:“多九公本是個久慣江湖, 見多識廣, 每逢談到海外風景, 竟是滔滔不絕。”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二十回:“斡離不得汪豹獻了楊劉隘口, 無人阻當, 滔滔不絕, 把十萬大兵盡數渡了黃河。”艾蕪《我的旅伴》:“老何的聲音嘹亮而又圓潤,仿佛一股山泉一般, 滔滔不絕地奔流, 顯示出生命的豐富和青春的熱情。”
上一篇:成語《涇渭分明》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點石成金》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