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氣味相投》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氣味相投:qì wèi xiāng tóu
詞源: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二回:“前者妹子同表妹舜英進京,曾與此女中途相遇,因他學問甚優,兼之氣味相投,所以結伴同行。”
詞由:武則天奪取了唐帝國的政權,改國號為周后,即開科考試才女。有一天,多九公帶領了二十九位小姐到了京都長安,住進了工部特地為天下才女來住的一所大院落。一了解,章、文兩府的幾位小姐也來京應試了,因都是至親,于是請來同住。總計有四十五位小姐。一次飯后,小娘們在庭中閑步,正在觀賞時,忽聽隔壁有婦女啼哭之聲。是否是赴試女子初次出門,此刻想家?還是偶然患病?……這時有個叫秀英的說道:這個啼哭的是赴試緇姓女子,我與表妹舜英在進京途中相遇,從此氣味相投,所以結伴同行。誰知忘帶了文書,眼看不能應試,因而啼哭。
詞義:彼此的思想觀點、興趣愛好都合得來。氣味:比喻思想性格和興趣愛好。投:合。
書證: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九回:“我同他一相識之后,便氣味相投,彼此換了帖,無話不談的。”
上一篇:成語《比肩繼踵》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治絲益棼》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