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惡紫奪朱》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惡紫奪朱:wù zǐ duó zhū
詞源:《論語·陽貨》:“惡紫之奪珠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詞由:春秋時代,魯國的陽貨是季氏的權臣。有一次,陽貨去拜見孔子,謙恭地問道:“為政最須提防的是什么?望先生賜教。”孔子先打了比方,說:“紫色是赤黑二色混和而成的,是一種不正的色彩;朱是紅色,是一種正的色彩。我痛恨不正的紫色會奪去正的朱色。”陽貨不明其意,讓孔子給他再詳細講講。孔子又說:“鄭國的音樂是淫亂的糜糜之音,它會污染了雅正的樂聲;我痛恨鄭國的淫亂之音。那些鼓唇弄舌之徒,完然會導致國家覆亡;我痛恨這種家伙。”陽貨這才領悟出孔子的話意。孔子是說邪惡往往會壓倒正義,對它不可不嚴加防范。
詞義:厭惡紫色擾亂了紅色。惡:厭惡;奪:亂。比喻邪惡勝過正義。
書證:元·賈仲名《對玉梳》第三折:“據此賊情理難容,傷時務,壞人倫,罪不容誅,一心待偎紅倚翠,論黃數黑,惡紫奪朱。”元·劉時中《端正好·十二月》:“不是我論黃數黑,怎禁他惡紫奪朱。”
上一篇:成語《怨女曠夫》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懸劍空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