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弄假成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弄假成真:nòng jiǎ chéng zhēn
詞源: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卻說孫權(quán)差人來柴桑郡報周瑜, 說:‘我母親力主, 已將吾妹嫁劉備, 不想弄假成真。此事還復(fù)如何?’”
詞由: 劉備、孫權(quán)聯(lián)盟合力破曹,火燒赤壁之后, 魯肅來到荊州, 要劉備把荊州還給東吳。諸葛亮說,取得西川以后歸還。周瑜認為是混賴,急切要把荊州拿到手。這時,正好劉備的甘夫人死去, 周瑜便設(shè)一計策: 叫孫權(quán)把妹妹嫁給劉備,要劉備來東吳入贅, 那時抓住劉備, 逼他歸還荊州。諸葛亮卻用三條計策破了周瑜的美人計。劉備到東吳, 先見喬國老, 喬國老從中周旋, 使吳國太干預(yù)此事。偏吳國太又看中了劉備,說是“真吾婿也。”一力主張把女兒嫁給劉備。這便是孫權(quán)說的“弄假成真”的事。
詞義: 本來是假意做作, 結(jié)果卻成真的事了。
書證:清·李漁《比目魚·改生》:“我老實對你說,起先入班,還是個假意,如今倒弄假成真了。”《說唐》第四十九回:“我是與黑炭團說玩耍兒的話,誰知今番軍師弄假成真起來。”
上一篇:成語《開卷有益》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弄兵潢池》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