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威武不屈》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威武不屈:wēi wǔ bù qū
詞源: 《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詞由: 戰(zhàn)國時代, 有個人叫春景,崇尚縱橫之術(shù)。有一次他去問孟子:“公孫衍和張儀是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孟子回答說:“不是。”春景覺得奇懌,就反問孟子說:“他們一發(fā)脾氣,諸侯都要害怕;他們一靜下來,天下則太平無事,這難道還不算真正的大丈夫嗎?”孟子看了看春景說:“我所理解的大丈夫嘛,應(yīng)該是以仁義為本的人。當(dāng)他得志的時候,能偕同百姓循著大道前進,不是使人怕他;當(dāng)他不得志的時候,也能獨自堅持自己的原則,不阿諛奉承。”說到這里孟子十分莊重地說:“富貴之時,其心不亂;貧賤之時,其志不變;在暴力面前,不卑躬屈節(jié)。這樣的人,才算得真正的大丈夫。”春景聽了心中雖然不滿,但卻沒有形之于色,便辭別孟子而去。
詞義:在強暴的壓力之下,堅貞不屈。威武:權(quán)勢,武力;屈:屈服。
書證:白朗《一面光榮的旗幟》:“而她(趙一曼)的壯烈殉國也使東北人民蒙受了無上的光榮。”
上一篇:成語《姹紫嫣紅》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孺子可教》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