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東山高臥》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東山高臥:dōng shān gāo wò
詞源:《晉書·謝安傳》:“中丞高崧戲之曰:‘卿累朝違旨,高臥東山,諸人每相與言,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蒼生今亦將如卿何!’安甚有愧色。”
詞由:東晉有一位政治家叫謝安,字安石。這個人頗有雅士的風(fēng)度,也具才華,年輕時就享有盛名。他在司徒府任著作郎官時,他借口有病在身,辭官到會稽(今浙江紹興)的東山過隱居的生活。他經(jīng)常和友人王羲之等游山玩水,飲酒賦詩,而不過問朝政。后來,揚州刺史庾冰多次請他去做官,他勉強上任,一個多月后又辭別跑回了東山。吏部尚書范汪又推薦他做吏部侍郎,他婉言謝絕了,并表示以后決不再出東山,為此,中丞高崧說他多次違背了朝廷的旨意,高臥在東山不肯出來作官。
詞義:躺臥在高高的東山。比喻隱居著不愿出來當(dāng)官,過安閑的生活。原作“高臥東山”。
書證:唐·李白《梁園吟》:“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應(yīng)未晚。”元·鄭廷玉《忍字記》第四折:“我,趕不上龐居士海內(nèi)沉丹,晉孫登蘇門長嘯,我可甚么謝安石東山高臥。”
上一篇:成語《不逞之徒》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臨淵羨魚》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