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馬首是瞻》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馬首是瞻:mǎ shǒu shì zhān
詞源。《左傳·裹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余馬首是瞻!’”
詞由:戰(zhàn)國時有一次,晉悼公帶領(lǐng)諸侯的軍隊(duì)去討代秦國,以報櫟地戰(zhàn)役被秦打敗之仇。晉軍渡過涇水,一直打到了秦國的棫林,遭到秦軍的頑強(qiáng)抵抗。晉軍統(tǒng)帥荀偃決心同秦軍決一死戰(zhàn),就下令說:“明天天一亮就駕好戰(zhàn)車,把井填了,把灶鏟平,不打敗秦軍,我們誓不回頭。大家都看著我的馬頭行動,我的馬頭向什么地方,你們就朝什么地方進(jìn)攻。”
詞義:古代作戰(zhàn)時,士兵看著主將馬頭的方向來決定自己的行動目標(biāo)。是:代詞,復(fù)指“馬首”;瞻:看。比喻服從指揮或甘愿追隨某一個人。亦作“瞻予馬首”。
書證:清·徐珂《馮婉貞》:“諸君無意則已,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徐以顯聽獻(xiàn)忠說出這個打算之后,馬上搖搖頭說:‘……他近一年半以來雖常依大帥之“馬首是瞻”,然而他不是大帥部將,也不會屈居人下。’”
上一篇:成語《顛倒衣裳》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駟不及舌》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