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良辰吉日》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良辰吉日:liáng chén jí rì
詞源:《楚辭·九歌·東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撫長劍兮玉珥,鏗鏘鳴兮琳瑯。”
詞由:古代楚地一帶,迷信習俗極為盛行。民眾相信鬼神,隆重地進行祭祀活動。《東皇太一》描述了祭祀東皇太一的盛況。太一是一個神的名字,就是天帝;它的祠在楚的東部,以配東帝,所以稱為“東皇太一”。在吉祥的日子,又是美好的時辰,群眾恭恭敬敬地而又歡樂愉快地來祭祀天神。主祭的人早就卜日齋戒,祭祀時刻帶佩玉,帶的劍是長長的,劍的頂端鑲嵌了玉,佩的玉是名貴的, 擺動起來就發出了鏗鏘的美妙聲音。祭祀的活動極為熱鬧、隆重。屈原描述這一件事, 說明事神、神不答, 而不能忘其敬愛, 以表達事君、君不合, 而不能丟其忠心。
詞義: 吉祥的日子, 美好的時辰。指吉祥如意的佳期。
書證: 明·施耐庵《水滸》第五十一回:“今日是個良辰吉日, 賢妹與王英結為夫婦。”京劇 《白蛇傳》第四場:“今日正是良辰吉日, 我點起花燭, 你們就拜見了吧!”
上一篇:成語《良禽擇木》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艱難險阻》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