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箭在弦上》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箭在弦上:jiàn zài xián shàng
詞源:三國·魏·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李善注:“琳謝罪曰:‘矢在弦上,不可不發’。曹公愛其才, 而不責之。”
詞由: 這是曹操愛才的一個故事。廣陵的陳琳, 是“建安七子”之一,文章寫得很好。陳琳原是何進的主簿, 何進失敗后他避難到冀州。冀州是袁紹占據的地方, 于是袁紹就要陳琳為他做事。這時, 曹、袁爭雄, 袁紹要陳琳寫一篇討伐曹操的檄文。袁紹失敗后, 陳琳就歸附于曹操。曹操見到陳琳,就問他:“你當初為袁詔寫討伐我的檄文, 數說我的罪狀就行了,要罵就罵我一個人,可你為什么要罵我的祖宗三代呢?”陳琳承認自己的不對, 說:“我是出于無奈, 是箭在弦上, 不能不發啊!”曹操很愛惜陳琳的文才, 因而沒有辦他的罪。
詞義: 箭已搭在弓弦上, 不能不發射出去。比喻事情到了非做不可,話非說不可的時候了。
書證: 魯迅《致霽云》:“我覺得以文字結怨于小人, 是不值得的。至于我, 其實乃是箭在弦上, 不得不發。”
上一篇:成語《簞食瓢飲》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紅葉題詩》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