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簞食瓢飲》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簞食瓢飲:dān sì piáo yǐn
詞源: 《論語·雍也》: “一簞食,一瓢飲, 在陋巷, 人不堪其憂, 回也不改其樂。”
詞由: 孔子, 傳說他有學生三千,其中, 最出名的有七十二人, 而顏回又是他最得意的門生。顏回的一舉一動,在孔子看來都合乎心意。所以孔子常常以顏回的事例, 教育學生,向他學習。有一次,孔子抓住顏回的生活瑣事贊揚道:“顏回盛飯用的是竹子做的簞, 舀水喝用的是木頭做的瓢;他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這在別人, 是忍受不了這種困苦生活的, 但他始終感到滿足、快樂。顏回, 真高尚呵!”
詞義: 用竹籃裝食物,用瓢盛飲料。簞: 圓形竹編器具。瓢: 舀水或取物的用具。舊時指讀書人安于貧困的清高生活。后形容生活的清苦。亦作“瓢飲”。
書證: 《漢書·貨殖傳》:“顏淵簞食瓢飲, 在于陋巷。”唐·韓愈《與李翱書》: “而又有簞食瓢飲, 足以不死。”金·元好向《耀卿西山歸隱三首之一: “靜里簞瓢不厭空, 北窗元是有清風。”
上一篇:成語《簞食壺槳》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箭在弦上》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