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畏威懷德》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畏威懷德:wèi wēi huái dé
詞源:《左傳·僖公十五年》:“貳而執之, 服而舍之, 德莫厚焉, 刑莫威焉。服者懷德, 貳者威刑, 此一役也, 秦可以霸。”
詞由: 公元前645年, 秦晉發生戰爭, 晉惠公戰敗被俘。十月, 晉國的大臣陰飴甥在秦的都城拜見了秦穆公。穆公問道:“晉國內部對惠公的命運是怎樣估計的?”陰飴甥回答說:“老百姓都很擔心, 以為難免一死。君子都不著急, 以為定會被釋放。老百姓說:‘我們得罪了秦國,秦國豈肯釋放?’君子說:‘我們已經知罪, 秦國定會釋放。’背叛了被抓起來, 認罪了又釋放掉, 這是最深的恩德, 最大的威勢。使認罪者念其恩德, 背叛者畏其威勢, 只要憑這一點, 秦國就可以稱霸天下。”秦穆公說:“我真是這樣考慮的。”于是, 便用國君的禮節來對待晉惠公。不久就把他釋放了。
詞義: 畏懼威勢, 思念恩德。
書證: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十二回:“雖奉天子明招來討不廷, 只要畏威懷德, 不是貪取土地, 致害生靈。”
上一篇:成語《獼猴騎土牛》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略識之無》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