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慎終追遠》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慎終追遠:shèn zhōng zhuī yuǎn
詞源:《論語·學而》:“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詞由: 孔子有個學生姓曾名參, 字子輿。曾參在學習上肯動腦筋, 對老師講授的內容, 不僅接受得快,還常有自己的見解。因此, 孔子很器重他。有一次, 孔子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讓學生們各抒己見:“怎樣才能使老百姓的德行仁厚起來呢?”多數學生都從老百姓的自身修養, 或施行教化來談了自 己的觀點。唯有曾參是這樣說的, 他說:“假如身居高位的人,能夠慎重地辦好父母的臨終大事, 能夠虔誠地追祭遠代的祖宗, 那么, 平民百姓看了他們的樣子, 其德行自然就都仁厚起來了。”孔子贊許曾參的看法。
詞義:原指謹慎地處理父母的喪事,虔誠地祭祀前代的祖宗。終: 父母壽終, 泛指人壽終正寢; 遠: 祖宗, 祖先; 追: 祭祀, 想念。后指辦事謹慎, 懷念前賢。
書證: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三回:“五間正殿前, 懸一塊鬧龍填青匾, 寫道是:‘慎終追遠。’”
上一篇:成語《患得患失》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慢條斯理》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