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廉泉讓水》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廉泉讓水:lián quán ràng shuǐ
詞源:《南史·胡諧之傳》:“帝言次及廣州貪泉,因問柏年:‘卿州復有此水不?’答曰:‘梁州唯有文川、武鄉,廉泉、讓水。’”
詞由:南朝宋代有個范柏年,他在梁州做官時,有一次因事去謁見宋明帝劉彧。在閑談之間,談到了廣州的貪泉。明帝問范柏年:“你那個州里有這樣的泉水嗎?”范柏年隨口回答說:“梁州只有文川、武鄉,廉泉、讓水。”里面嵌著“文、武、廉、讓”四個字。明帝又問:“那你家是住在哪里呢?”范柏年順口回答說:“我家就在廉泉與讓水之間。”范柏年這樣說,是用來標榜自己的清廉。明帝認為范柏年能言善辯,有才干,很賞識他。
詞義:泉以廉潔命名,水以謙讓稱之。原比喻為官清廉,后亦用來形容風土醇美。亦簡作“廉讓”。
書證:清·吳偉業《春日小園即席次白林九明府韻》:“地是廉泉連讓水,人如退谷遇香山。”又:《陳青雷以半圃索題走筆戲贈》:“黠癡互有才忘世,廉讓中間好結廬。”
上一篇:成語《廢書而嘆》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異軍突起》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