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奉公守法》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奉公守法:fèng gōng shǒu fǎ
詞源:《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以君之貴,奉公如法則上下平。”
詞由:戰國時趙國的將軍趙奢在趙惠文王時,任田部吏。他辦事公平而嚴格。大貴族趙勝(即平原君)家里,仗勢不邀租稅。趙奢依法處理,連續懲辦了趙勝的九個管家。趙勝大怒,下令把趙奢逮捕,準備殺死他。趙奢說,你身為趙國的公子,竟然縱容你的管家,不奉公守法。這樣國家就會衰弱,就會招致別國的侵犯,甚至滅亡。到那時,你哪里還能保住什么富貴?以你現在這樣的地位,如能帶頭奉公,遵守法令,做到上下公平,那么國家就會強盛起來,你也就會更加受人尊重了。趙勝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于是帶頭奉公守法。
詞義:奉行公事,遵守法令。奉:奉行;公:公務。指一切都按照國家規定的法令制度辦,不徇私情。
書證:元·曾瑞卿《留鞋記》第三折:“因為老夫廉能清正,奉公守法,圣人敕賜,勢劍金牌,著老夫先斬后奏。”元·無名氏《陳州糶米》楔子:“則要你奉公守法,束杖理民。”
上一篇:成語《奪錦袍》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女子無才便是德》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