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震天撼地》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震天撼地:zhèn tiān hàn dì
詞源:《三國志·魏志·文帝紀》裴松之注:“惟黃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嗚呼哀哉!于時天震地駭,崩山隕霜。”
詞由:三國時魏太祖曹操死了以后,曹丕嗣位做了魏王,稱文皇帝。曹丕愛好文學, 且天資聰明,博聞強記, 下筆成章, 著有千余篇作品。嗣位后, 他東征西討, 基本上統一了中國。到了黃初七年五月七日, 年僅四十歲的曹丕因病而死。他的弟弟鄄城侯曹植特地為他寫了一篇悼念文章, 敘述曹丕死時天震地動, 山陵崩裂, 夏天有霜,百姓號陶, 萬國悲傷, 有如死了自己的父母等情景。
詞義: 震動天地。撼: 搖動。形容某件事的出現使人震驚。也形容某件事、某項運動的聲勢很大。原作“天震地駭”, 亦作“震天動地”
書證: 北魏·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濤涌波襄, 雷渀電洩, 震天動地。”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二縣百姓號哭之聲, 震天動地。”
上一篇:成語《難兄難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面無人色》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