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止戈為武》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止戈為武:zhǐ gē wéi wǔ
詞源:《左傳·宣公十二年》:“潘黨曰:‘臣聞克敵必示子孫, 以無忘武功。’楚子曰:‘非爾所知也。夫文,止戈為武。’”
詞由: 魯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晉與楚國在邲發(fā)生的一次戰(zhàn)爭中, 楚國取得了勝利。這時(shí), 楚國的潘黨就對(duì)楚莊王說:“我們戰(zhàn)勝了敵國以后, 要搞一點(diǎn)紀(jì)念性的建筑物, 昭示子孫后代, 以便使他們不要忘記武功。”莊王說:“這不是你所能知道的。從文字看, 那個(gè)“武”字就是由“止”和“戈”兩個(gè)字組成的。”言下之意是說: 搞紀(jì)念性的建筑有什么用呢?而平定暴亂,止息兵戈,才是真正的武功!
詞義: 能制止戰(zhàn)爭, 才是真正的武功。戈: 古代一種長柄兵器, 這里借指戰(zhàn)爭。武, 由“止”和 “戈”二字合成的。顏師古注: 武字從止從戈, 所得會(huì)意。
書證:《漢書·武五子傳贊》:“是以倉頡作書,‘止’‘戈’為‘武’。圣人以武禁暴整亂, 止息干戈, 非以為殘而其興縱之也。”
上一篇:成語《欲罷不能》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死有余辜》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