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張大其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張大其事:zhāng dà qí shì
詞源:唐·韓愈《送楊少尹序》:“而太史氏又能張大其事, 為傳繼二疏蹤跡否, 不落莫否?”
詞由: 西漢人疏廣、疏受, 一叔一侄, 同時當了太子太傅。他們的年歲一老,便立即辭掉官職, 離開朝廷回鄉。由于他們為官清正,當時朝中官員在城外設宴為他們餞行,路旁觀看的人無不稱頌他們的美德。到了唐朝,有個國子監司業楊少尹,很有才學,尤其精通《詩經》。他一到年滿七十,也能主動稟告丞相離開朝廷返歸故鄉。韓愈對這十分贊賞,將楊少尹和漢代的二疏相提并論,并認為史官應該對這樣有德才的賢者大加宣揚,為他們樹碑立傳,而不能冷落他們。
詞義:故意夸大、張揚某人某事。張大、擴大、夸大。亦作“張揚其事?!?/p>
書證: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盧太學詩灑傲王侯》:“把情節做得十分利害,無非要張揚其事,使人不敢救援?!鼻濉だ顚毤巍豆賵霈F形記》第五十六回:“傅二棒錘索性張大其事,說得天花亂墜。”
上一篇:成語《弄瓦之喜》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強聒不舍》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