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發憤忘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發憤忘食:fā fèn wàng shí
詞源: 《論語·述而》:“葉公問孔子于子路, 子路不對。子曰:‘汝奚不曰:其為人也, 發憤志食, 樂以忘憂, 不知老之將至, 云爾?’”
詞由: 春秋時楚國的沈諸梁, 封于葉, 人稱葉公。孔子周游列國, 經過楚國的葉邑時, 葉公接見了孔子和他的學生。在接見時, 葉公悄悄向子路打聽孔子的為人。子路猝不及防, 不知如何回答, 便默不作聲。事后, 孔子便對子路說:“你為何不這樣說:‘他的為人, 專心學習時常忘了吃飯, 高興起來就忘憂愁, 好象不知道衰老就要來了,’如此而已。”
詞義: 專心學習, 忘了吃飯。形容極為勤奮。亦作“發憤”。
書證:《史記·太史公自序》:“詩三百篇, 大抵賢圣發憒之所為作也。”唐·李白 《白馬篇》詩:“發憤去函谷, 從軍向臨洮。”清·文康《兒女英雄傳》 第三十四回:“安老爺道:‘既這樣發憤忘食起來, 也好,就由你去。’”
上一篇:成語《發奸擿伏》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各自為政》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