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見義勇為》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見義勇為:jiàn yì yǒng wéi
詞源: 《論語·為政》:“子曰: 非其鬼而祭之, 諂也; 見義不為, 無勇也。”
詞由: 有一次, 孔子談到祭鬼神的事。他說:“如果不是自己的祖先,是不應(yīng)該祭奠的; 去祭奠了, 那就是對鬼神討好;遇到應(yīng)該盡的義務(wù),就要盡力去做;如果不去做,那就是懦夫, 叫做沒有勇氣。”
詞義: 看到了正義的事情, 就奮勇去做。義: 正義, 這里指正義的事情; 勇: 奮勇, 勇敢; 為: 做。
書證: 《尺牘鈔》三:陳宏緒《督師閣部書》,“閣下前次之申救,何其見義勇為,而后此之寂寂,何其與初懷悖謬, 而甘蒙不白于天下乎?”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四回:“髯翁有詩贊曰:‘雖然只旅未未功,王命昭昭耳目中。見義勇為真漢子,莫將成敗論英雄。’”
上一篇:成語《西鄰責(zé)言》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見利思義》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