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牧豎之焚》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牧豎之焚:mù shù zhī fén
詞源:《漢書·劉向傳》:“其后牧兒亡羊, 羊入其鑿, 牧者持火照求羊, 失火燒其臧槨。自古至今, 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 數年之間, 外被項籍之災, 內離牧豎之禍, 豈不哀哉!”
詞由: 秦始皇死后, 喪事奢費無度。設在驪山的大墳墓, 方圓五里左右。墓穴內擺有各種珍奇古玩,金銀珠寶, 四時鮮果, 由機械傳送。不少宮女, 被迫殉葬, 建造墓穴的工匠, 都被封在墓穴中。相傳后來秦始皇的陵墓有一個洞, 從來沒有人知道。有一個小孩在墓旁放羊, 丟失了一只羊, 追尋時發現了這個洞, 以為羊掉在洞里, 就點火進洞去找, 火落在洞里, 竟把墓里的殉葬品都燒毀了。
詞義: 原指秦始皇陵墓被放牧的小孩焚燒。后比喻意想不到的災難。
書證: 晉·潘岳《西征賦》:“外罹西楚之禍, 內受牧豎之焚。”
上一篇:成語《牛鼎烹雞》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犯上作亂》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