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斐然成章》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斐然成章:fěi rán chéng zhāng
詞源:《論語·公治長》:“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詞由:孔子為了宣傳自己的思想,曾經周游了列國,到了陳國,他講的那些道理,陳國人不肯接受。因而孔子也成了不受歡迎的人。其時,孔子由于自己的道理在陳國行不通,便極為慨嘆地對他的學生說:“我們還是回去吧!回去吧!我的家鄉的這些學生,志向甚大,做事脫略,看他們的表面;好象有文采,成了章法,但是他們不知道截長補短的方法,必須要裁度一番才是啊!”
詞義:好象有文采,成了章法。斐、章:文采。形容文采可觀。
書證:魯迅《小說舊聞鈔·序言》:“一二小友以為此雖不足以餉名家或尚非無稗于初學,助之編定,斐然成章,遂亦印行,即為此本。”
上一篇:成語《擲地有聲》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方寸之地》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