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大樹將軍》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大樹將軍:dà shù jiāng jūn
詞源: 《后漢書·馮異傳》:“馮異,字公孫, 為人謙退不伐。諸將并坐論功, 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p>
詞由: 東漢初年, 潁川父城 (今河寶豐東) 人馮異, 為人謙讓, 不與人爭高下。他幫助漢光武帝劉秀爭天子, 每次爭戰后, 眾將就多并坐一起, 評論功績, 不少將領常常爭得面紅耳赤。而馮異則常常退避樹下, 因此, 軍中給他起了一個“大樹將軍”的稱號。有一次, 光武帝破了邯鄲, 決定更換軍隊的部分將領。這時, 不少士兵都表示愿意聽從“大樹將軍”的指揮。
詞義: 常在大樹底下的將軍, 原指東漢時候的將軍馮異。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將領。
書證: 《南史·馮道根列傳》::武帝嘗指道根示尚書令沈約, 美其口不論勛。約曰:‘此陛下之大樹將軍也。’”
上一篇:成語《大事不糊涂》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大相徑庭》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