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舉措失當》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舉措失當:jǔ cuò shī dāng
詞源:《管子·卷十七·禁藏》:“舉措不當,眾民不能成。”
詞由: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為鞏固秦王朝的統治,始皇曾先后多次巡視全國各地。公元219年,始皇東巡上泰山,舉行封禪大典,后繼續東巡到海邊,登瑯琊山,留三月,徙黔首三萬戶住瑯琊臺下,免賦稅十二年;作《瑯琊臺刻石》頌秦德,明其義,其中有“舉錯必當,莫不畫一。皇帝之明,臨察四方”的話。始皇處理國家大事,舉動措施力求適當,按規定的制度辦事,英明就在于他親自到全國各地視察,做出正確的判斷。
詞義:行動措施不得當。舉措:舉動,措施。
書證: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第五章第四節:“敵軍調動忙亂,舉措失當。”
上一篇:成語《舉國若狂》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舉鼎絕臏》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