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觀江南牡丹》詠牡丹詩鑒賞
張蠙
北地花開南地風(fēng),寄根還與客心同。
群芳盡怯千般態(tài),幾醉能消一番紅。
舉世只將華勝實,真禪元喻色為空。
近年明主思王道,不許新栽滿六宮。
張蠙,避亂于蜀。 此詩當(dāng)為張蠙的懷鄉(xiāng)諷世之作。
牡丹,故鄉(xiāng)長安,后移洛陽,天下以洛陽牡丹為第一。但在唐朝之前牡丹的盛地主要是長安。若以長安為界,牡丹自然是北地花。唐末戰(zhàn)爭頻繁,詩人因避戰(zhàn)亂而南移入蜀。北客南居,寓他鄉(xiāng)而見北地牡丹在江南盛開,遂牽動千縷思鄉(xiāng)之情。這就是第一句所說的:“北地花開南地風(fēng),寄根還與客心同”。牡丹也是寄根他鄉(xiāng),大概也有同詩人一樣的客心之愁吧。這正是借物抒情之筆。
頷聯(lián)“群芳盡怯千般態(tài),幾醉能消一番紅。”花畢竟是花,雖寄根他鄉(xiāng),但開得仍然是那么艷麗,千嬌百態(tài)。使得群芳無有敢與其爭艷者。然而仿佛這花愈艷,詩人思鄉(xiāng)之愁也愈濃。一春花前能幾醉。與其說詩人花前醉酒是因花艷,不如說詩人是因花思鄉(xiāng),因思鄉(xiāng)而醉酒,以醉酒來解思鄉(xiāng)之苦。人們的故鄉(xiāng)之戀。亙古至今皆如此。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登樓賦》云:“鐘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吟;人情同于懷土兮,豈窮達(dá)而異兮?!睘槭裁寸妰x被晉所俘,令他操琴,彈的仍是楚國的樂調(diào)呢?因為他本是楚國樂官。莊舄本越人,為官于楚,病中思鄉(xiāng),發(fā)著越國的語言。這說明人們的鄉(xiāng)土之戀是相似的,并不因處境不同而改變。 由此我們也可想象出,張蠙雖為官于蜀,然畢竟是他鄉(xiāng)異客,傷感甚濃。幾醉消紅,不就是他恐顏老他鄉(xiāng)的慨嘆嗎?
頸聯(lián)“舉世只將華勝實,真禪元喻色為空。”寫世人只以為花蕊之艷,香氣撲鼻,是花之實無法相比的。然而真禪佛理卻以色為空?!吧珵榭铡北痉鹫Z,意為有形之萬物為色,而萬物為因緣所生,本非實有。宋代司馬光有詩云:“歡游俛仰皆陳跡,薄宦須臾即色空?!逼湟庀嗨?。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張蠙對花產(chǎn)生了與世俗不同的看法,并用禪理看物之形以為“空”。這里似深深隱寓了詩人悲戚潦倒、仕途之念已灰的思想情感。
尾聯(lián)“近年明主思王道,不許新栽滿六宮?!蹦档せū緸楣┤擞^賞之佳品,然而“明主”卻因思治天下之道,不允許在皇家六宮深院里栽植?!懊髦鳌敝盖笆裢醭膭?chuàng)建者王建。少時無賴,里人稱為“賊王八”,后據(jù)蜀稱帝。據(jù)《成都縣志》載,王建晚年多忌好殺,諸將有功名者,多因事誅之。這樣一個昏君能真正思王道嗎?難道不許宮院栽植牡丹是怕人們玩物喪志不思朝政嗎?絕然不是??峙率且驗槟档な潜钡鼗ㄈ菀滓鹉切┯杀比胧裰说乃监l(xiāng)之情,而有礙于王建的統(tǒng)治吧。這“不許新栽滿六宮”或許也是影射王建對那些北地朝臣的排擠或殺戮。只要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就不難看出作者的諷世之意。
這首詩借詠物寫思鄉(xiāng),將賞花、思鄉(xiāng)、諷世三者有機的結(jié)合在一起,情感充沛,耐人尋味,比那些泛泛詠物之作深邃得多,不失為一首詠物言志的佳作。
上一篇:王貞白《白牡丹》詠牡丹詩賞析
下一篇:翁承贊《萬壽寺牡丹》詠牡丹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