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時就要培養孩子敏銳的觀察力
教育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孩子0~6歲,是其感官敏感期階段,在這一階段,他們對周圍的事物十分敏感。為此,專家建議,我們家長應該根據這一點盡早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因為觀察是人一生中很重要的能力。一個人的觀察力如何,直接關系到他的一生,我們的孩子也是如此,因為觀察力是獲取信息和資料的重要途徑。不會觀察的孩子,是不可能擁有杰出的智慧,也不可能成就非凡的事業。所以觀察力很重要。
因此,作為父母,我們也要培養孩子成為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有意識地提高他們的觀察力。
10歲的田田是個很聰明的四年級學生,他對周圍的事都充滿了好奇,生活中,他總是喜歡問爸爸媽媽“為什么”,后來,被他問煩了的爸爸媽媽就對他說:“如果你不明白,你就自己去求證,這樣不是更有意思嗎?”亮亮點了點頭,他覺得爸爸媽媽的話很有道理。
有一次,亮亮的腳趾上長了一個瘡。周末的時候,爸爸帶著他去醫院清洗傷口,他看到醫生用一瓶透明的液體擦在自己的腳上,很快,他發現,腳趾頭上居然冒泡泡,亮亮感到很奇怪,就問醫生:“這是什么東西啊?好像不是酒精。”
“你怎么知道不是酒精?”醫生問。
“酒精有味道嘛。”
“挺聰明的小孩。”醫生對田田爸爸說。
就在田田準備和爸爸一起回家時,天突然打雷下起雨來。過了會兒,田田看著天空又感到奇怪,為什么先看到閃電,再聽到雷聲呢?短短一個周末,已經出現了好幾個問題困擾田田。
回家后,田田趕緊上網查資料,那種冒泡泡的物質是什么?雷聲和閃電出現的時間為什么不一樣?終于,他得到答案,消毒的是雙氧水,之所以冒泡泡是因為雙氧水在常溫常壓下容易分解成水和氧氣,氣泡就是氧氣。而雷聲在閃電后出現是因為光速比聲速快很多。接下來,田田又產生了很多疑問,什么是化學反應,氧氣又是什么?雷聲是怎么出現的……
從那以后,田田對物理、化學充滿了興趣,盡管他在學校還沒有接觸到這兩門課程,但他經常向其他高年級的同學借書自學,現在的他已經成為了班級中的百事通了。
可以說,良好的觀察力是中小學生智力發展的重要條件。然而,每個孩子觀察力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它需要經過長期的觀察實踐和觀察訓練。然而,觀察力的真正獲得是需要運用思維的力量的,不動腦的觀察也是無效用的。
生活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告誡他們要做到留心身邊的一事一物。然而,你還應該認識到的是,人的眼睛所看到的事物往往是表象,具有不真實性。為此,你必須在觀察前和觀察后都要進行一番信息搜集的工作,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活動才是真實有效的、準確率高的觀察。
然而,對孩子觀察力的訓練并不是毫無章法的,為此,你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1.告訴孩子要明確觀察目的,提高觀察責任心
生活中,人們做任何事、說任何話都是有目的的。在觀察的過程中,孩子也只有帶著目的進行觀察,才能提高責任心,才會對自己的觀察力提出較高的要求,從而提高觀察力。
明確觀察目的,包含兩層意思:
第一層是認識到觀察力的重要性,認清觀察對自身智能發展的好處;第二層是在觀察事物前,就要有明確的目的,即觀察什么,為什么觀察。
比如,在家中,你可以找出一件工藝品,讓孩子觀察其顏色、形狀、大小、用途、特點等,在觀察的過程中,你還可以讓孩子邊觀察邊用語言描述。
2.幫助孩子明確觀察對象,制訂觀察計劃
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將觀察力指向與集中到要觀察的對象上,并按部就班,從容觀察,從而有助于其提高觀察力。
比如,你可以讓孩子自己學會種一盆花,然后每天觀察其變化,還可以寫觀察日記。這樣的觀察活動,孩子既有興趣,又有豐富的內容,效果很好。
另外,也可以讓孩子自己學會煮飯,比如,多少米,怎么淘,放多少水,大火燒多長時間,小火燜多長時間。先是讓孩子觀察我們父母怎樣做,然后自己一邊學著幫忙,一邊觀察。既學會了做飯,也提高了觀察力。
3.告誡孩子觀察時要全神貫注,聚精會神
注意性是觀察力的重要品格之一。只有提高注意性,對觀察對象全神貫注,才能做到觀察全面具體,才能收集到對象活動的細節。
4.培養孩子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
興趣和好奇心是提高觀察力的重要條件。孩子具有好奇心,對其觀察的對象有濃厚的興趣,他就會堅持長期持久的觀察而不感到厭倦,從而提高觀察力。
5.傳授給孩子良好的觀察方法
不懂得觀察的方法,這樣的觀察是不會發現什么的,對學習也不會帶來益處;相反,卻會浪費時間,影響工作的效率。因此觀察事物必須掌握不同的方法。
常用的觀察方法有:全面觀察和重點觀察;在自然狀態下觀察和實驗中觀察;長期觀察,短期觀察,定期觀察;正面觀察和側面觀察;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解剖(或分解)觀察,比較觀察;有記錄觀察和無記錄觀察等。觀察不同的對象,出于不同的目的,應事先考慮用什么樣的觀察方法。有時候,需要幾種方法配合使用。
總之,我們父母可隨時隨地提醒孩子注意觀察事物,給他探索的機會。觀察之后,還應問一問他看見了些什么,學會了些什么。當他向你作“報告”時,作為父母,你應該留意傾聽并適時點撥,會令孩子得到鼓舞。
上一篇:咬緊牙關,越過人生的坎兒
下一篇:堅持你的夢想,它是你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