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是把雙刃劍
面對人生的種種苦難,人們只看到了苦難給自己帶來的傷害和痛苦,卻不知道苦難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它在不斷切割著你的心靈和肉體的同時,也磨煉了你的意志;它在讓你痛不欲生的同時,也鑄造了你的斗志。
古往今來的多少豪杰都是在苦難中磨煉了自己,在苦難的廢墟上建立了自己的偉業,最后看到了成功的輝煌。
高爾基以自己為原型,創作了自傳體小說《童年》。在這本小說中,主人公阿廖沙早年喪父,同母親一起去投奔外祖父。他的外祖父和舅舅們都吝嗇、貪婪、專橫、粗暴,經常毒打他們的妻子和孩子。阿廖沙就是在這種令人窒息的環境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
童年那些痛苦的經歷一次次撞擊著阿廖沙的心靈,使他從小對善與惡、愛與恨有了深刻的體驗。也正因為經歷了苦難的童年,阿廖沙比同齡人更堅強。
阿廖沙雖然只上過三年學,但在繁重勞動之余,他勤奮自學、自強不息,最終成長為一名集勇敢、正直于一身的作家。童年時痛苦生活的體驗不但沒把他壓倒、毀滅,反而成為他后來的創作源泉。
給我們以同樣啟示的還有英國著名詩人、1641民主斗士約翰·彌爾頓。
彌爾頓參加過反對國王的斗爭,也在1641年~1645年間發表過許多政論。1649年共和國成立后,新政府任命他為拉丁文秘書。他寫了不少文章捍衛共和國,但因積勞過度,雙目失明。
王朝復辟后,他受到迫害,著作被焚毀,生活也陷入了困境。但他堅持戰斗,繼《失樂園》之后,憑借頑強的毅力完成了《復樂園》和《力士參孫》,為人類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
彌爾頓是不幸的,同時也是幸運的,正是這些常人難以想象的苦難,成了他后來取得輝煌成就的基石。
雖然普普通通的我們無法與這些名人、偉人相比擬,但他們面對苦難的心態卻是值得我們借鑒的。一個人如果經受不住苦難的洗禮,不懂得珍惜苦難帶給自己的磨煉,結果只會被成功所遺棄。
鳳凰浴火,才能涅槃重生。而人也唯有在面臨絕境時才會爆發出巨大的潛力,最終取得更大的勝利。
上一篇:自信的女孩真美
下一篇:蝸牛的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