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
予人自尊,照亮彼此

亨利·阿爾弗雷德·基辛格
亨利·阿爾弗雷德·基辛格,美國著名外交家、國際問題專家,美國前國務卿。1923年5月27日,他生于德國費爾特市,1938年移居美國,1943年入美國籍。1973年,他與越南人黎德壽一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基辛格是美國政壇和美國歷史上一個相當重要的人物,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猶太人出身的國務卿。作為一位現實政治的支持者,1969年到1977年之間,基辛格對美國的外交政策發揮了重要作用。他以淵博的知識、過人的才智、友好尊重的待人方式,在中美建交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一個外交家必然懂得尊重的藝術,基辛格恰是如此。
哈佛精英檔案
家喻戶曉的偉大外交家
亨利·阿爾弗雷德·基辛格
基辛格是猶太人,1923年5月27日出生于德國費爾特市,為了逃避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他在1938年被迫隨父母遷居紐約。
到美國后,基辛格的父母把他送進了華盛頓高級中學讀書。但是,不久美國就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件事改變了他的命運。1943年,他加入美國國籍,隨后應征入伍,在美國陸軍服役。1947年9月,基辛格根據《士兵權利法案》獲得獎學金,進入哈佛大學政史系學習。在哈佛大學,基辛格表現出色,以各科成績全“A”的輝煌戰成畢業,并且獲得最優等文學學士學位。
1973年,基辛格成為美國國務卿。同年,基辛格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以表彰其在實現越南停火談判中做出的突出貢獻。
基辛格一直致力于中美兩國建交。作為著名學者和外交家,基辛格是中美兩國最高級會談的先行官,在實現中美關系正常化的過程中,他充當過極為重要的特殊角色。他與毛澤東有過多次熱情會見,進行過長時間真誠、相互尊重而無拘束的談話,毛澤東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
就是在這樣一種互相尊重、友好的融洽氣氛中,基辛格多次與中國領導人進行蘇格拉底式的哲學對話,探詢中美友好關系的合理性、長遠性和戰略性的前景。
基辛格有著“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的美譽。40多年來,他一直關注著中國,曾出版《論中國》一書,闡述他對中國的見解及對美中關系的現實思考。
基辛格說:“我1971年第一次來到這里,自此以后美國換了八屆來自兩黨的領導人,但他們依然在繼續執行此前定下來的政策。我抱有極大希望,并非常有信心,中美兩國將進入一個新時期。”
友好如斯,尊重如斯,這就是基辛格對中國的態度,以及對中美關系發展趨勢的美好愿景。
上一篇:失聰的音樂家
下一篇:尊重這里的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