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思考才能做得巧
俗語說:“能干活的人比不上會干活的人,會干活的人比不上巧干活的人。”心智不成熟的人通常“事倍功半”,又或者根本就是做錯了事。而心智成熟的人善于思考,常常能找到巧妙的方法、方式。
李燦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招聘啟事,所招工作正好跟自己在校所學的專業相吻合。于是,他按照招聘啟事上約定好的時間準時到達招聘地點,結果發現那里已經有30多位應聘者排好了隊,而招聘啟事上登出的招聘人數只是2名。
李燦開始同四周的人交談,發現他們中間有不少人都有著相關工作經歷,他們有豐富的工作經驗,說起話來頭頭是道。而自己卻是剛剛走出校門的,雖然專業水平不錯,但是真正用于實踐時,肯定要經歷一個過程。這么看來,他認為自己實在沒有太多的優勢。盡管如此,他并沒有想要退縮,無論如何他都想試一下。于是,他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如何解決眼前的困難。
終于,他想出了一條妙計。他從包里掏出便條紙和筆,在上邊寫了幾行字,然后走到負責招聘的女秘書面前,十分禮貌地說:“小姐,請您把這張紙交給老總,這件事很重要,非常感謝!”說完,就又回到了隊伍中。
那位女秘書被這位大學生的舉動吸引了,因為他看起來神情愉悅、文質彬彬,讓人印象深刻。于是,女秘書很快把那張紙交給了老總。
老總有些奇怪,于是打開紙條,看到上面寫著這樣一句話:
“先生,我是排在第36號的應聘者。請您不要在見到我之前作出任何決定。”
結果,李燦不僅獲得了與老總面談的機會,更是用智慧贏得了老總的青睞,得到了那份工作。
李燦是心智成熟的,他所表現出來的善于思考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面對眾多的競爭者,他通過思考找到了巧妙的辦法從眾多的應聘者中脫穎而出。
那么,生活中,我們做事時應該如何思考才算是心智成熟呢?一般說來,心智成熟的人做事時往往會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這是正確思考首要的條件,不管在任何情況之下,哪怕是在險惡的環境,都應該用積極向上的心態去思考問題。比如上例中,即使面對激烈的競爭,李燦所想的也是“我一定要獲得這份工作”,而非“人這么多呀,而且能力都不差,估計我是沒希望了。”
第二,要有確切的目標,并且圍繞目標思考。兩點之間,直線最短,思考問題很忌諱漫無邊際、天馬行空,如果把思考變成了空想,那么事情就永遠沒有做成的一日。如上例中李燦想的就是最直接、實際的方法——寫紙條給老總。
第三,思考時要全面。以問題為中心,實際為半徑,畫個圓圈,要將圓圈里面的方方面面都考慮周全。比如,上例中,李燦思慮得就比較周全,考慮到要有禮、要低調,從而沒有自己去敲老總的門,而是請秘書轉交。不然,親自去做不是更能保證紙條遞交到老總手上嗎?
第四,要考慮后果。俗話說:“最美好的事情也要做最壞的打算。”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后果,做事之前多設想一下后果,這樣才能減少許多失誤,成功的機會也就自然多一些。
第五,敢于突破,打破常規。很多問題就是因為我們只知道按照以前的方法去做,而不會創新。很多成功的人士之所以能夠成功,也正是因為他們打破了常規,敢于創新。現在有很多問題按常規的方法去思考,確實得不到正確的答案。當我們換個角度去思考的時候,就會發現,答案其實就在眼前。
第六,懂得集思廣益。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可以多征求一下別人的意見,集思廣益地汲取別人的智慧,這肯定要比閉門造車的效果好得多。
第七,不要鼠目寸光,目光要長遠。我們思考問題的時候要多往以后看看,不要光想著現在。在思考一件事情做還是不做的時候,這一點尤其重要。比如,思考跳槽與否;是圖一時痛快與上司大吵一架,還是抑制憤怒,盡量去溝通等問題的時候就一定要目光長遠。
總的來說,當我們學會正確地思考,學會用腦子去做事,而且拼命地去做事,就會發現,成功近在咫尺。
上一篇:培養良好的個人習慣
下一篇:奇跡來自心智的堅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