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 尋找最佳組合,人多力量未必大——苛希納定律
多多益善嗎
在企業管理中,管理人員的數量是不是越多越好呢?許多企業主認為,增加管理者的數量,有助于提高對企業的管理能力和對員工的監督能力。企業常追求產量“多多益善”,訂單“多多益善”,然而員工和管理者是否也越多越好呢?
苛希納定律
如果實際管理人員比最佳人數多兩倍,工作時間就要多兩倍,工作成本就要多4倍;如果實際管理人員比最佳人員多3倍,工作時間就要多3倍,工作成本就要多6倍。管理人數并不像食物一樣越多越好,一旦人數超過了最佳數量,反而會因為冗員造成效率低下、相互推諉等弊端,最終導致企業成本增加、效率低下。
改變習慣
企業和組織在業務發展的過程中遇到新問題,本來是非常自然的現象,沒有從現有的機構和管理隊伍中充分挖潛,習慣了增加事務就增加人手的做法,結果是管理隊伍越來越大。如此,循環往復,往往造成了人力財力物力的極大浪費,乃至影響企業和組織的高效運轉。
“閑職養閑人”
許多企業恐怕都存在這種機構臃腫的弊病,作為精明的領導者,首先就應該考慮一下:這個部門或者這份工作是必要的嗎?如果是多余的,就要毫不猶豫地砍掉,以免“閑職養閑人”!因此,在企業頂層設計當中應該對組織機構進行合理評估,設置該設的部門,撤掉不該設的,精簡出效益。
“刪除多余”
如果這個工作是必要的,那么幾個人可以做好?如果一個人就可以搞定,千萬別讓多余的閑人拖了主要勞動力的后腿!多余的職位和多余的人員往往滋養閑散的情緒,千萬別讓企業中存在這些可有可無的職位,導致機構臃腫,虛增開支。只有精簡的機構才會成為最有效率的機構。
“一針見血”
鄧小平同志說集體負責實際上就是無人負責。責任不明確,權限含糊,積極地講是責任者與生俱來的一種旁觀者心態,認為這個事情別人會處理好的;消極地講,這種環境下的管理者和責任者,其心思多數沒有用在如何做好工作,而是用在了如何把功勞攬給自己,把責任推給別人。這樣的領導結構中,不僅工作成本高,而且往往領導集體的不團結也伴隨其中。
讀故事,懂心理——敢于“瘦身”
作為全球最大零售企業之一沃爾瑪公司的掌舵者,山姆·沃爾頓有句名言:“沒有人希望裁掉自己的員工,但作為企業高層管理者,卻需要經常考慮這個問題。否則,就會影響企業的發展前景?!彼钪髽I機構龐雜、人員設置不合理等現象,會使企業官僚之風盛行,人浮于事,從而導致企業工作效率低下。
為避免這些現象在自己的企業內發生,沃爾頓想方設法要用最少的人做最多的事,極力減少成本,追求效益最大化。從經營自己的第一家零售店開始,沃爾頓就很注重控制公司的管理費用。在當時,大多數企業都會花費銷售額的5%來維持企業的經營管理。但沃爾瑪則不這樣做,它力圖做到用公司銷售額的2%來維持公司經營!這種做法貫穿了沃爾瑪發展的始終。
在沃爾頓的帶領下,沃爾瑪的員工經常都是起早貪黑地干,工作賣力盡責。結果,沃爾瑪用的員工數比競爭對手少,但所做的事卻比競爭對手多,企業的生產效率當然就比對手要高。這樣,在沃爾瑪全體員工的苦干下,公司很快從只擁有一家零售店,發展到了現在的擁有全球2000多家連鎖店。公司大了,管理成本也提高了,但沃爾頓卻一直不改變過去的做法——將管理成本維持在銷售額的2%左右,用最少的人干最多的事!
他認為,工作人員的唯一職責,就是為顧客服務,而不是為管理者服務。凡是一切與為顧客服務無關的工作人員,都是多余的,都應該裁撤。他說:只有從小處著想,努力經營,公司才能發展壯大!沃爾瑪能有今天的成功,自始至終地堅持低成本運作這一點功不可沒。
只有縮減不必要的管理人員才能減少工作時間和工作成本。而唯有精簡才能達到這一目的。要想使你的組織更有效率、更有活力,就必須先給你的組織“瘦身”。
上一篇:尋找共同點,增加親切感——相似效應
下一篇:巧用暗示旁敲側擊——巴納姆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