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彬有禮,暗示距離感
美國心理學家萊歐·博格告訴哈佛學子這樣一句話:“保持良好關系的重要方法是保持一個‘既能感受到對方的體溫又不挨扎’的最佳距離。”萊歐·博格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需要堅持“豪豬法則”。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說“距離產生美”,有人卻說“親密無間最美”。那么,我們該如何處理與他人之間的距離問題呢?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講述了這樣一則寓言:“冬天來臨的時候,山中的豪豬開始感覺到寒冷,于是,為了取暖,它們互相靠攏而擠在一起,可是因為擠得太近,各自身上的刺互相刺扎,不得不離得更遠。然而,離得太遠,它們又開始感到寒冷,經過不斷地試探,它們終于找到了一個不遠不近的最佳距離。”人與人之間,是否也存在著這樣的最佳距離呢?當我們需要與對方保持距離的時候,彬彬有禮的語言則成為了最好的“隔離墻”,它不斷地向他人暗示“我們之間是有距離的”。
吉姆是一位十分帥氣的男孩,他在一家美發店工作。由于長相出眾,許多女孩子都慕名而來,成為他最忠實的顧客。可是,吉姆自己卻吃了不少苦頭,自己本來是有女朋友的,但許多女顧客卻屢屢“求愛”,甚至在深夜還會收到很多內容曖昧的短信,而且,女朋友為了這事情與他冷戰了很長一段時間。為了與那些女顧客疏遠距離,吉姆開始頻繁地使用客氣話“好的,非常謝謝您的惠顧,您慢走!”他連經常上門的老顧客也不會少講一句客氣話,這樣的稱呼讓許多女顧客感覺不親切,甚至覺得吉姆的態度有些冷淡。于是,在每次做完頭發之后,那些之前“示愛”的女顧客都很有禮貌地告別。過了一段時間,吉姆就再也沒有收到過內容曖昧的短信了,他和女朋友也和好如初了。
在交際中彬彬有禮的姿態,可以為自己“趕走”一些不想交往的人。因為彬彬有禮的姿態會讓對方感到距離,從而感受到一種心理壓力,最后他會選擇主動離開。如果你實在不想與對方繼續交談下去,那就以彬彬有禮的態度相待,通過言行暗示對方“我不愿意與你繼續談下去”。
在某些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彬彬有禮來拒絕與別人的交往,拉開彼此的距離,影響對方心理,令對方主動退卻。假如有朋友到家中做客,雖然自己與這位朋友關系一般,但這位朋友的過分熱情著實讓自己受不了。那么,不妨展現自己的彬彬有禮,不斷地使用禮貌用語“你好,請問你想喝點什么”“沒關系,你自己忙自己的”“你真客氣”,這樣一來,朋友定會覺得如芒刺在背,坐立不安,甚至想逃離這個地方。其實,這就是彬彬有禮的效果,當我們不想與某人繼續交談下去,不妨以“彬彬有禮”的姿態來令對方自退。
彬彬有禮的言行實際上會給他人一種心理暗示:我與你是有一定的距離,請不要靠近我或者我不愿意與你繼續交談下去。溝通的目的在于增加彼此之間的興趣,當我們想要減少這種熱忱度,則需要在彼此之間建立一堵“墻”,拉開一段距離,彬彬有禮恰好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當對方明白你只是在簡單敷衍的時候,他便會選擇主動離開。
上一篇:對手不是敵人,學會尊重是一種美德
下一篇:得失淡然,不必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