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強大,不奢求每個人都喜歡你
我們在與人打交道的過程中,都希望獲得一個好的名聲,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然而,我們卻忽視了一點,我們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我們,如果我們奢求獲得所有人的喜歡,那就是庸人自擾。而正是因為苛求來自外界的喜歡,一些人一旦得到了來自外界的負面評價,就會煩惱不已、寢食難安。實際上,這類人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狀態,是因為其內心自卑,不夠強大。
反過來,那些能承受流言蜚語、特立獨行的人,他們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為堅定。面對那些閑言碎語,他們能堅持做自己,能堅持自己的信念,最終,他們成功了。因此,生活中的我們也要明白一個道理:讓所有人都喜歡我們是很不成熟的想法,不必委曲求全,做好自己,你才能獲得快樂。
因此,任何一個自卑者,如果你還在為別人的評價而憂慮的話,那么,你首先需要記住一條處理關系的準則:“不要試圖讓所有人都喜歡你。”因為這不可能,也沒必要。
有人問孔子:“聽說某人住在某地,他的鄰里鄉親全都很喜歡他,你覺得這個人怎么樣?”
孔子答道:“這樣固然很難得,但是在我看來,如果能讓所有有德行的人都喜歡他,讓所有道德低下的人都討厭他,那才是真正的君子呢。”
德國哲學家尼采說:“面對別人的不喜歡應有坦然的態度。對方若是從生理上厭惡你,即便你如何禮貌地對待他,他都不會立刻對你改觀。不可能讓全世界的人都喜歡你,以平常心相待便是。”詩人但丁也曾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的確,我們不可能獲得所有人的支持和認同,面對他人的不喜歡,我們應該持有坦然的態度。
對于這一問題,美國作曲家狄姆斯·泰勒的做法值得我們效仿。
在一個周末下午的音樂節目中,他收到了來自一位女士的一封信,內容大致是罵他“叛徒”“騙子”“白癡”“毒蛇”等。在后來他的作品《人與音樂》中,他提及了這一段往事:“剛開始,我以為她只是開開玩笑、隨便說說的,于是,在第二個星期的廣播節目中,我把這封信公開地念了出來。可是誰知道,就在幾天之后,我又收到了這位女士的來信,她依然堅持她原來的想法,在她口中,我依然是一個騙子、一個叛徒、一條毒蛇和一個白癡。”
無獨有偶,美國企業家查爾斯·史瓦伯曾經在普林斯頓大學給學生做演講,他說自己曾接受到的最深刻的一次教育是鋼鐵廠中的一位老工人告訴他的,這位老工人和另外一個工人卷入了一場激烈的爭斗中,結果最后那人把他扔進了河里。史瓦伯對學生說:“我看見濕漉漉的一個人來到我的辦公室,然后問他到底發生了什么,是什么語言激怒了對方讓他把你丟進河里,他的回答是:‘我什么都沒有說,只是一笑置之。’”從此,史瓦伯把這位老工人的話當成人生的信條。
我們做任何事,得到的來自外界的評價都是兩方面的,就好比我們面前有半杯水,我們不要只看到杯子有一半是空的,還應該看到它還有一半是滿的。對于別人的批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但沒有必要影響自己的心情;對于看不慣你的人,如果他發現了你的缺點,應該勇于改正,如果是誤會,應該解釋,解釋不清,就不去解釋,不妨敬而遠之,敬而遠之尤不可得,就避而遠之。
因此,在人際交往中,我們不必要苛求獲得完美的評價,也不必為遭到他人的負面評價而自卑。其實,即使你已經傾盡全力,還是有人看不慣你,仍然會有很多不利于你的傳言。對此,你只需要記住一點:做好自己,坦然應對。
上一篇:全面看待問題,避免幸存者偏差
下一篇:再等一等,一切總會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