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的心回歸平靜,經得住怒火侵襲
在酷熱炎暑之時,白居易拜訪得道高僧恒寂大師,卻見禪師安靜地坐在密閉如蒸籠的禪房內,并不像其他人那樣汗如雨下。對此,白居易很受震動,作詩曰:“人人避暑走如狂,獨有禪師不出房;非是禪房無熱到,為人心靜身即涼。”禪師的心境已經變得如水一樣的屏障,無論面對酷暑,還是不如意的事情,他都安靜地坐著,任何怒火似乎都感染不到他,這才是真正虛懷若谷的境界。一位已婚的女士這樣說道:“我脾氣很壞,常常容易生氣,有時候會因為老公的一點臉色而郁悶,甚至不安于平靜,總是想弄出點響動,但是,鬧過了吵過了,最終卻把自己搞得傷痕累累,傷了自己,同時也傷了別人。”我們都看見過遼闊的大海,平靜的水面一望無垠,若是向大海里投入石頭,無論多大或多小,似乎都激不起半點浪花,它還是那么平靜,這就是大海的心境。同樣的道理,對于一個人來說,要想自己能夠克制內心憤怒的情緒,我們需要大海一樣寬闊的心境。
一位老婦人在50周年金婚紀念日那天,向來賓道出了自己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訣。她說:“從我結婚那天起,我就準備列出丈夫的10條缺點,為了我們婚姻的幸福,我向自己承諾,每當他犯了這10條錯誤中的任何一條的時候,我都不會生氣。”有人好奇地問:“那10條缺點到底是什么呢?”老婦人回答說:“老實告訴你們吧,這50年來,我始終沒有把這10條缺點具體地列出來,每當丈夫做錯了事情,氣得我直跳腳的時候,我馬上提醒自己:算他運氣好吧,他犯的是我可以原諒的那10條錯誤當中的一個。”如水一樣平靜的心境不僅能為我們帶來美滿幸福的婚姻,而且可以寬慰自己的內心。這樣一來,幸福、快樂的生活離我們還會遠嗎?
阿隱是一位剛剛進入寺廟的和尚,他希望自己能在寺廟修行中,做到真正的無欲無怒。在寺廟中有一位大師,聽說他不管面對他人的什么評價,都只是淡淡地問一句:“就是這樣嗎?”阿隱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那樣的人,所以,他沒事的時候,就會隨著那位大師修行。
有一次,師父吩咐阿隱下山化緣,阿隱覺得自己的修行已經有些時日了,也想趁這個機會考驗考驗自己。在化緣途中,阿隱看到了幾個蒙面大漢正在調戲一位女子,他心中的怒火頓時升了起來,趕上前去一看,那位女子已經嚇得暈過去了。阿隱奉勸那些大漢離開,沒想到那些人根本不聽勸,反而怒罵:“臭和尚,看來你也六根未凈啊,也想來占這女子的便宜?”阿隱一忍再忍,怒火還是爆發了,他使出了自己所學的本領,將那幾個大漢打得哇哇叫,一會兒他們就逃走了。不過,阿隱自己身上也掛了彩。這時,那個女子已經蘇醒過來,看到阿隱,當即給他一個耳光,怒罵道:“沒想到一個出家人,還干出這樣的事情來。”說完,想到自己的處境,不禁哭了起來。阿隱感到心中十分委屈,怨氣頓生,他氣得跺了兩腳,就走開了。
回到寺廟后,阿隱向師父講述了自己的經歷,大師只是淡淡地說:“哦,就是這樣嗎?”阿隱有點生氣,似乎師父對這些事情一點也不關心,這時,大師笑了,說道:“如果你能做到我這樣,就能經得起任何怒火的刺激了,不是冷漠,而是看透了一切,所以,心境變得如水面一樣平靜,無論發生什么,我的情緒都處于平靜狀態。”阿隱若有所悟地點點頭,看來,自己的修行還是不夠啊,還沒有做到真正的“無怒”。
古人曰:“無故加之而不怒,猝然臨之而不驚。”在生活中,無論我們遭遇了怎樣的指責和非難,我們都應該像大師一樣,隨時保持心理上的平靜,經得住怒火的挑逗,任何事情總會顯露出它本來真實的面目,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等待。而且,時間過去,怒火也平息了,好似從來不曾發生過什么一樣。在我們身邊,經常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誤會,有時候就是小事一樁,時間長了我們也就忘記了,何必一定要讓波濤洶涌打破平靜的水面呢?
從前,有位老禪師,一天晚上,禪師在院子里散步,突然看見墻角邊上有一張椅子,他一看就知道有位出家人違反寺規越墻出去玩了,老禪師沒有聲張,而是走到墻邊,移開了椅子,就地而蹲。不一會兒,果真有一個小和尚翻墻,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里。小和尚雙腳著地的時候,才發覺剛才自己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父。頓時,小和尚驚慌失措,張口結舌,但是,出乎意料之外,師父并沒有生氣,也沒有嚴厲責備他,而是平靜地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小和尚戰戰兢兢地走了,后來,他再也沒有違反寺規越墻出去玩了,在老禪師的細心指教下,他也成了一位得道高僧。
在老禪師無聲的教育中,小和尚沒有被錯誤懲罰,而是被教育了。由此可見,老禪師所悟的是禪,但修的更是“心”啊!面對他人有意或無意之間所造成的錯誤,如果我們心中充滿了怒氣,心中驚濤駭浪,甚至希望別人能遭遇不幸或懲罰,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我們已經失去了平日那種輕松的心境和快樂的情緒。學會修煉自己的內心,讓它變得像水面一樣清澈平靜,即使向里面投進了一顆大石頭,也不會激起半點波紋,因為心的內涵是不見底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緒,爭做情緒的主人。
上一篇:讓自己無可替代,才是你努力的價值所在
下一篇:豁達寬容,凡事不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