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夢想,就要堅持
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羨慕那些成功人士,羨慕他們身上的光環,甚至非常崇拜他們,還有些人不顧一切地模仿他們。然而,每個人的成功方式都不盡相同,就好比這個世界上絕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一樣。不過,我們依然可以追尋這些成功者的腳步,發現一些共同的特征。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大凡成功之人,不管有著怎樣的過人之處,他們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他們都很努力,而且是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努力。因為他們深知,無論自己的夢想是什么,唯有堅持下去,付出努力,才能夠超越平凡,成就不凡。
的確,這些成功者從小就樹立了遠大的理想,努力實踐,不屈不撓地去實現它;而有的人卻“常立志”,一會兒有這樣的理想,一會兒卻又換成另一個目標,不努力實踐,不去實現,那他終究一事無成。對于“立長志”還是“常立志”,諸葛亮主張“志需堅毅”,即立下的志向需要堅持,而不是經常改變。同時,他把能否持之以恒看作有無成的重要表現。
對自己立下的志向,曾國藩很執著,在他看來,一旦立志之后,就不能朝三暮四,也不能像墻頭的蘆葦隨風搖擺,而是要做到矢志不移。堅持自己的志向,隨著時間的逝去,自己肯定會有所作為。
曾國藩從軍之后,心中就懷揣著“臨訖授命”的志向。假如自己患病了,他就憂心自己會不會一下子病死在家中,那樣就違背了他最初的志向,從而失信于天下人。所以,等到痊愈之后,他就變得更加堅定自己最初的志向,在他心中,已經有殉國的念頭,愿戰死沙場。
但是,他對于自己一生的志向,是滿含自責意味的,這可以從他給侄子的信中看出:“余生平坐不恒之弊,萬事無成,德無成,業無成,已可深恥矣。等到辦理軍事,志向才最終確定,中間本志不變化,尤無恒之大者,用為內恥。”
年輕的時候,曾國藩立志成為不同凡響的人物,成為“蛟龍”。后來,他辦理軍事,雖然,干一番大事業的“志向”并沒改變,但他自己卻覺得從軍一事是一次本志的改變,所以,心中比較自責。的確,無論在什么時候,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就必須樹立遠大的志向,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貴在有恒,堅定當初的目標積極進取,堅持不懈地去追求,方能等到“守得云開見月明”之時。
曾經有個女孩,她特別喜歡寫作。但是,她在寫作方面并沒有太大的天賦,盡管她多年來一直堅持寫作,而且總是定期謄抄自己的文章,將其寄給編輯部的老師,但是從未有過任何作品發表。有一天,她再一次收到一位熟悉的編輯的退稿,這位編輯知道女孩的經歷,也知道她對于文學的熱愛和執著,因而好心提醒女孩:“這么多年來,我覺得你真的沒有寫作的天賦,但是我卻發現你的鋼筆字寫得越來越漂亮!”就這樣,女孩突然間找到人生的方向,她開始勤奮練習書法。因為此前謄抄文章的刻苦堅持和付出,她在書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她成為著名的書法家。
常言道,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現實社會中,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特長,也有缺點和不足。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除了要找到屬于自己的道路之外,還要具有堅持不懈的毅力,從而才能最大限度發掘自身潛力,讓自己揚長避短。
現代社會,尤其是對于年輕人而言,簡直夢想泛濫,各種心靈雞湯層出不窮。然而,別人的故事都只是故事而已,我們唯有創造自己的傳奇,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朋友們,我們與其當別人成功的看客,不如從現在開始就刻苦努力、堅韌不拔,每天堅持付出一點點,等到隨著時間的推移積累到一定的量,我們就能實現質的飛越。也許在堅持的過程中,我們的人生還會有意外的驚喜呢!
約翰遜說:“人的理想志向往往和他的能力成正比。”在現實生活中,如果被問到志向,有人會漫無邊際地說“我想開個公司”“我將來想買輛車”,可實際上他就是一個入不敷出的普通上班族,每天幻想著不切實際的事情。這根本不是志向,或者,恰當地說只能是美夢。因為,如果你沒有能夠正確地認知自己、分析自己、改變自己,你所立下的志向,不過是空中樓閣,永遠沒有辦法實現。
說到“夢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話要說,無非是我立下什么樣的志向,現在達到怎樣的目標。有的人,一旦確定自己的人生夢想就不改變,朝著這個方向不斷地努力,哪怕用一生的時間來奮斗,他們也會堅持下來;有的人,今天說“我先踏踏實實工作,存錢了做生意去”,明天說“大家都說公務員是鐵飯碗,我也考試去”,后天說“大學同學有的讀研究生,讀了研究生讀博士,我也自學考試去吧”,到了第四天,他還在思考自己到底要立怎樣的志向。
說到底,這些人根本不知道他的夢想是什么,似乎什么都想去做,但什么都是口頭之說,無法投入真正的實踐之中。前者,貴在有恒,無論志向多么遠大,多么難以實現,對他來說,有恒心就有成功的希望;后者,純粹是拿“夢想”當混日子的借口,他們一會兒想做這樣,一會兒想做那樣,最后,什么也沒有做成。
俗話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無論你的夢想是什么,都需要腳踏實地追尋,如果總是好高騖遠,不懂得自知,那么,你是很難達到自己的人生目標的。
上一篇:日子再難熬,也別磨滅夢想
下一篇:沒有加倍的勤奮,就沒有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