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須偽裝,學會向他人傾訴內心的憂慮
有了煩惱、怒氣,若不及時宣泄,必然會變成壞情緒,因此,當自己憤怒時,或者在壞情緒郁積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及時地將那些不滿的情緒宣泄出去。當然,宣泄情緒的方式有許多種,而向他人傾訴是其中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必然構建了一定的人際關系,有我們的家人,有我們的朋友,有我們的老師,等等,這些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傾訴對象。傾訴內心的煩惱,他們會為自己分擔一些壞情緒的愁緒。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女性面對他人談論自己的事情卻是諱莫如深,似乎偽裝的面具就是堅強,無論自己多少煩惱,多么生氣,也不愿向他人袒露,寧愿自己一個人死撐著。直到有一天因為悶氣而爆發,朋友才驚訝:“原來她心中藏著這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為了不讓自己被壞情緒所吞噬,女士們,學會傾訴吧,向自己的知己傾訴,他們會為你分擔一些壞情緒的愁緒。
如果你了解了約瑟夫·普雷特博士的應用心理學理論,我想你就明白向人傾訴自己的煩惱有多大的作用了。
1930年,約瑟夫·普雷特博士發現一個奇怪的問題:來波士頓醫院求診的女患者中,大部分人的身體完全沒有什么毛病,不過在她身上確實出現一些癥狀:比如一個女患者的雙手因關節炎而無法自由活動;另一個女患者好像患了胃癌,結果痛苦不堪;而其他那些女患者不是頭疼,就是其他部分疼痛,且都是常年發作,或莫名的疼痛。不過,令人奇怪的是,經過醫學的全面檢查之后,卻發現這些病人生理上是完全正常的。
這該怎么辦呢?難道這些病都是這些女人想象出來的?或者說,對應的治療方法就是讓這些病人將這件事忘記,那病就好了?當然不是,畢竟大部分的女人并不想患病,假如她們可以很輕松地將自己患病的事情拋到九霄云外,那她們估計早就痊愈了,又何必來求診呢?
普雷特博士決定自己開設“應用心理學”的實驗班,希望可以幫助女患者治愈心理上的疾病。當普雷特博士剛開始這樣做的時候,那些醫學界的人士都抱著質疑的態度,然而結果是令人驚喜的。
其中,一位在實驗班里待了九年的女士成功地治愈了自己的疾病。她剛開始來實驗班上課的時候,她認為自己患了腎炎和心臟病,她每天都在憂慮、恐慌,有時甚至忽然失明。于是,她又每天擔心自己的眼睛會瞎掉。就這樣,她每天一直為自己擔心、為家人擔心,當時她真想一下子結束自己的生命。不過,因為加入到普雷特博士的實驗班,她自信了,成為性格開朗、身體健康的女性,她懂得了憂慮對自己的壞處,也懂得如何消除內心的煩惱,可以說,她現在生活得非常幸福,盡管已經有了孫子,不過她看上去真的好像只有四十多歲。
在實驗班中,有一個婦女本來有許多家務事的煩惱,當她剛開始談論這些問題的時候,她看起來渾身非常緊張,全身緊繃得如同一根彈簧。不過,過了一陣子,她慢慢地平靜下來了,身體也松弛了,到后來,她竟然可以露出微笑,說出自己心中的煩惱后,馬上感覺到自己解脫了。
在生活中,當我們遭受工作或生活上的煩惱時,不妨尋找一個人聊聊天、訴訴苦。當然,我們所找的聊天對象并不是隨便從大街上拉的一個人,而是尋找自己信任的人,這樣才可以放心地將自己心中全部的苦水和牢騷說給對方聽。當我們遭遇煩惱之后,我們可以尋找一個信任的人,與他約好一個時間聊天。當然,這個信任的人可以是親人,也可以是心理醫生,也可以是律師,我們可以對他說:“我希望你能給我出出主意,我現在遇到煩惱的事情了,我希望你能聽我說說,然后給我出出主意。或許,你站在你的立場可以給我一些忠告,看到一些我自己不曾發現的問題。當然,即便你無法給我一些意見,只要你愿意聽我訴苦,當我是情緒垃圾桶,我就非常感激了。”
有人說:“一個人如果有朋友圈子,就能長壽20年。”的確,向朋友傾訴內心的煩惱是排除壞情緒的有效辦法。當女性朋友有不良情緒出現時,有可能會越想越憤怒,越想越傷心,這時,若是約個朋友,將自己心中的郁悶之氣盡情地傾訴一番,在朋友那里尋求支持和解答,就可以獲得一種心理上的平衡。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或許,那些對于自己來說不能解決的問題,在朋友的勸解之下,便會茅塞頓開,這樣,心中的憂慮就會得到最大程度的宣泄。對每一個深陷煩惱的女士來說,朋友的傾聽和理解才是最好的安慰劑,向朋友傾訴,不僅使郁悶情緒得到消減,心靈得到溝通,而且,在傾訴的過程中還能增強友誼,分享快樂。
所以,女士們,還等什么呢,如果感到憂慮和煩惱,不妨向身邊的人訴說訴說吧!
上一篇:敢冒險,是一種能力
下一篇:時刻傾聽內心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