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滿足
——讓孩子在自控中提升注意力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只有能夠戰勝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這就考驗到人的自制力。一個有著強烈自制力的人,就像一個有著良好制動系統的汽車一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隨心所欲,到達自己想要去的任何地方。因此,我們可以說,美好人生,就是從自我控制開始的。而生活中,人們之所以會做那些讓自己后悔的事,歸結起來,大多是因為自制力薄弱,抵擋不住誘惑,因此做了不該做的事。可見,任何一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一定要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讓孩子學會約束自己,自制力強的孩子往往做事更專注,更能集中注意力,也更容易在未來生活中取得成功。
然而,我們都知道,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往往自制力不足,需要我們成人的引導和幫助,而為了提升之孩子的自控力,我們可以運用心理學上的一個方法——延遲滿足。它指的是,人們為了獲得更大的目標,可以先克制自己的欲望,放棄當下的誘惑。如果一個人沒有忍耐的這種能力,那么則會在遇到壓力時退縮不前或不知所措。
生活中,我們發現,一些家長,在自己年輕時受過很多苦,因此,對于自己的孩子的要求,他們都來者不拒,孩子要什么,他們都滿足,這樣孩子對物質的需求或對欲望的需求就會越來越強,因為太容易得到了,不需要靠他的努力就能得到。而一個自我延遲滿足能力高的孩子,在成年后就會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知道自己要付出很多才能達到那個目標。
這天,媽媽給了洋洋一塊糖,然后她把另一塊糖也放到洋洋面前,說:“洋洋,現在有兩塊糖,你今天只能吃一塊,不過你要實在忍不住了,還可以吃第二塊,但是明天的糖就沒有了。如果你不吃,明天媽媽會給你兩塊。”
洋洋很聰明,她歪著腦袋天真地問媽媽:“那我今天都不吃,明天能給我三塊嗎?”
媽媽很恨吃驚小小的洋洋居然這么問,不過她慶幸的是,洋洋才四歲,就已經有了這么強的自控能力了,于是,媽媽高興地說:“真‘貪心’啊!”
這里,洋洋就是個有自控力的孩子。事實上,懂得克制自己欲望的孩子的眼光是長遠的,當他們在成年后,對于眼前的事,他們會做出綜合的考慮,考慮一下這個現在對自己有沒有利,五年以后有沒有利,十年以后有沒有利。如果小時候不控制自己,長大了就會習慣“控制不住”的狀態,矯正起來則比較難。
周周看到冰箱里的冰淇淋,嚷嚷著要吃,但此時她正咳嗽、嗓子疼。媽媽就跟她解釋:“你現在正病著,吃了嗓子就說不出話來了,等過幾天好了給你吃。”“我就吃一點點。”“吃一點你的嗓子也會比現在厲害,還得吃更多的藥,等好了,可以給你吃一個蛋筒。”這樣,周周會權衡利弊,選擇吃一個蛋筒。
周周媽媽就是在理性地教育女兒,這是正確的。孩子往往對自己的要求只是感性上的,并不知道它的利害關系,家長幫助孩子認識到這一點,他就會慢慢地了解什么是該要求的,什么不可以要求。
家庭教育中,每個父母都要遵循孩子的天性,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相反,適當延遲滿足,能培養孩子控制自己欲望的能力。這一點,需要家長在生活中加以貫徹實施,當你的孩子明白只有付出才有回報時,他也就擁有了一定的自控力。
那么,作為父母如何做呢?
1.不要什么都遷就孩子
當他們要什么時,我們可以適當延遲一下時間,比如,過半個小時再來處理孩子的要求,在這個過程中,他的忍耐能力就無形中提高了。
2.視情況而定,看要求是否合理
當孩子提出某個要求時,家長是否立刻滿足,最重要的是看這個要求合不合理。如果家長認為孩子的這個要求是合理的,就應該馬上滿足;如果家長認為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理,就一定要拒絕,但你需要注意的是,你必須在拒絕他的時候告訴他原因,告訴他怎樣做才是對的。
3.立場要溫和,態度要堅定
如果你想拒絕孩子的要求,那么,你就必須表現得立場堅定,進而讓孩子明確自己的要求是無理的,但同時,你的語氣必須要溫和,這樣才是真的以理服人,才能讓孩子感覺你依然是愛他的。
比如,女兒想買一樣東西,你可以這樣說:“抱歉,寶貝,媽媽最近經濟有些拮據,大概三天后媽媽才能拿到錢,那么,這三天媽媽必須努力工作,你能幫媽媽干點家務嗎?到時候媽媽再給你一點補助。”這樣態度溫和地說,是要讓孩子感受到:“雖然媽媽沒給我買,但媽媽是有原因的,媽媽也是愛我的。”
假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態度溫和,客觀地看待孩子的要求,當孩子做出任何不好的舉動時,也能包容和接納,那么我們在與孩子進行一切互動時,都能很好地把握分寸。
上一篇:幸福是自己的,無須用別人的眼光來審視
下一篇:引導孩子成為有禮有德的人——孔子教子學《詩經》《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