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處讓人,大處才能得人
每個人都有爭強好勝的虛榮和愿望,不愿自己成為弱勢群體中的一分子,所以很少有人具備示弱的智慧和勇氣,更沒有人愿意唯唯諾諾地低頭服軟。殊不知,想要昂起頭來做人就必須先要學會低頭做人,想要得到別人的幫助就要先學會禮讓別人。
1968年的美國大選,是民主黨候選人納爾遜·洛克菲勒與共和黨候選人尼克松之間的對決。基辛格作為洛克菲勒的智囊人物,立場自然與尼克松相對立,為了幫助洛克菲勒成功競選總統,基辛格經常在媒體公眾面前大肆攻擊和詆毀尼克松,他還譏諷尼克松命中注定只配做個老二,因此建議經驗豐富的尼克松不如全力去競爭副總統的位置。
為了進一步降低對手的公信度,基辛格還呼吁民眾不要把選票投給尼克松,他聲稱尼克松可能會是美國歷史上最具危險性的總統,不過即便如此,選舉的形勢還是日益朝著共和黨那邊傾斜,而民主黨由于準備不利,漸漸處于下風,最終在大選中敗下陣來。
基辛格作為民主黨的智囊人物,實際上此時已經失去了繼續發揮作用的機會。失敗者的結局當然是沒落的,但是此時的尼克松并沒有以一種勝利者的高傲姿態來挖苦對手,反而自降身份向這位幾乎將自己罵絕了的對手伸出橄欖枝,他真誠地希望基辛格能夠加入自己的幕僚團隊。尼克松當然有著自己的打算,一方面基辛格的確是個出色的外交人才,另外當時美國政府在民眾心中的形象不斷惡化,低調寬容的表現不僅可以緩和與民主黨的關系,還可以借此取得民眾的支持。
尼克松后來多次約見基辛格,兩人敞開心扉的交談讓基辛格轉變了對尼克松的看法,基辛格甚至不吝贊美之詞:“在對外政策上,尼克松比1956年以來的所有總統候選人都要好。”他為尼克松寬大的胸懷以及高人一等的識人能力所折服。此后,基辛格開始登上政治舞臺和國際舞臺,積極為尼克松出謀劃策。
禮讓并不是示弱,而是態度上的低調和妥協,這是處世的一種策略。哈佛心理學家認為,人都有排斥外物的一面,但是又有融入外部環境的強烈愿望,沒有人愿意主動樹敵,給自己徒增煩惱。當敵對的某一方能夠率先做到謙讓,一般來說,對方很有可能會做出一些積極正面的回應,投桃報李,很多時候都是相逢一笑泯恩仇。所以征服對手最好的方法不是靠力量上來打壓和擊垮對手,而是消除對方的敵對情緒,將其拉到自己的陣營。
你怎樣去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來對待你,這是人情上的一種互動,也是一種人的本能反應。所以想要得到別人的信任,首先就要懂得謙恭做人,面對他人,我們要盡量放低姿態,待人接物要做到謙卑有禮貌;要懂得傾聽,傾聽往往是表達尊重和敬意的方式;要懂得包容,包容別人也才能讓自己被人接受和包容。與人交往時,只有表現出足夠的敬意,別人才更容易接受你的存在,也更愿意和你交朋友。
無論我們有多大的能力,或是處在什么地位,都不能表現得高高在上,更不要到處炫耀自己,越是張揚高調,別人就越是不愿意接近你。當然,如果你位高權重,別人或許會迫于你的地位而與你接近,甚至對你表現得畢恭畢敬,但是你卻始終得不到別人真正的信服和尊重,這不是真正的友情,至多只是一種相互利用的關系。交朋友并不是作秀,我們不能輕易在別人面前顯示自己的優越感,只有懂得隱藏自己的鋒芒才能受到更多的歡迎,才能收獲更多真心的友情。
你把自己放得太高,別人或許就“高攀”不上了,只有讓自己變得比別人更低調,才能起到海納百川的效果,大家才愿意向你靠過來。適度地放下架子和身段,并沒有讓高貴者的身份和地位降低,也沒有使高貴者變得更加卑微,更不會使別人看低你的存在,相反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總是會被人拒之于千里之外。
哈佛人生箴言
畢業于哈佛大學的美國石油巨頭保羅·蓋蒂說:“做事最忌目光短淺,只見到眼前利益的人,從來不會發現隱藏的機會。”我們要懂得進行人脈投資,如果能在小事上幫助別人、謙讓別人,滿足別人的自尊心,對方自然就會義無反顧地貢獻自己的力量為你提供幫助。不要逞一時之勇,也不要留戀眼前的得失,只要你真正放低自己的姿態,就一定會獲得別人的真心。
上一篇:審時度勢,巧用剛柔
下一篇:屈伸自如舍中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