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利·普呂多姆
蘇利·普呂多姆簡介
諾貝爾得獎者小簡介
姓名:蘇利·普呂多姆(Sully Prudhomme)
出生年代:1839-1907
職稱:作家
國家:法國
個人情況:1839年3月16日,普呂多姆出生于法國巴黎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親是工程師。他自小聰穎好學,但由于健康原因未能入大學深造。早年當過職員、工程師、并從事過法律工作,后來轉入詩歌創作。堅實的科學修養使他想溝通詩與科學;而強烈的哲學興趣,使他更想從哲學思考中捕捉靈感,提煉詩的主題。
60年代前后曾參加帕爾納斯派詩歌運動,并成為該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帕爾納斯派是由一些標榜“為藝術而藝術”的高蹈派詩人組成的,是象征派的先驅。這種詩人在藝術上主張遠離現實,冷靜、客觀,抑制個人感情的直接抒發。
1865年,他發表第一部詩集《韻節與詩篇》即露頭角,引起詩壇重視。此后發表的詩集《孤獨》、《徒勞的柔情》是抒情氣息較濃的兩部代表作,主要抒寫孤寂的心境,失戀的愛情,充滿憂郁的情調。但更受知識界贊賞的是兩部哲理詩集《正義》和《幸福12首詩歌》,詩集主要探討人類意識與現代社會的沖突,有說教成分,比較晦澀難懂。此外,他還有詩集《考驗》、《戰爭印象》、《法蘭西》、《棱鏡》、《詩的遺言》和散文著述《散文集》、《詩的考察》、《從巴斯卡得到的真信仰》。1900至1901年,他編輯出版了《蘇利·普呂多姆詩文集》。
1901年,瑞典學院為了“特別表彰他的詩作,它們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藝術和罕有的心靈與智慧的實證”,把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他。
晚年,普呂多姆的詩歌為他帶來許多榮譽:入選法蘭西學院,提名為榮譽勛位團成員,最后是諾貝爾獎。不幸的是他的健康狀況惡化了,風癱和失眠日甚一日地折磨他。他在夏特內度過了生命的最后15年,于1907年9月7日在妹妹的陪伴下坐在花園里平靜地逝世。
蘇利·普呂多姆成功故事——法國第一個以詩歌著稱作家
只有在偶然的機會里才能得到不竭的靈感。
——蘇利·普呂多姆
普呂多姆1839年3月16日出生于法國巴黎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兩歲時父親去世,這為未來的詩人與寡居的母親和一個姐姐一起住在巴黎和巴黎南部的夏特內。普呂多姆以全班數學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后,準備進入一所理工學院,但一場結膜炎打碎了他稱為機械師的夢想。
而他青年時代的另兩個事件使他終身陷入憂傷,一是失戀:他少年時代就愛上的表妹嫁給了另一個男人;二是他失去了信仰。他在里昂同篤信天主教的親戚住在一起,經過這段短暫的信仰穩定期后,他變成了一個懷疑論者,盡管他很渴望有堅定的信仰。
在勒克魯索的鑄造所當了一段時間的職員后,普呂多姆于1860年轉而投身法律,并在巴黎的一家公證所找到了一個工作。他得到了一筆遺產,經濟上獨立后,離開法律界專心投入寫作。1865年他出版了第一部詩集《長短詩集》。
1870年,普呂多姆的生活又一次蒙上了陰影。他的叔叔、嬸嬸和母親在不長的時間內相繼去世,使他遭受到沉重的打擊。后來普法戰爭爆發,艱苦的軍旅生活徹底毀掉了他的健康。
蘇利·普呂多姆是法國第一個以詩歌著稱的作家,他的詩歌主要是提示人心靈演算的隱秘、幽微的感受和體驗。更重要的是分析,無論是靈感詩還是哲理詩,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聲名也隨著1865年《長短詩集》的問世而得以確立。隨后問世的是幾卷詩歌、哲學和美學著作。如果說其他詩人的想象力以外向為主并且反映人生和我們周圍的世界的話,那么蘇利·普呂多姆就擁有一種既敏感又細膩的內向的天性。他的詩歌很少涉及客觀存在的形象以及外部形勢,而是主要涉及它們在何等程度上能用作詩歌沉思的一面鏡子。那塵世所無法驅散的對心靈的熱愛,他的懷疑、他的悲哀,就是他的作品的司空見慣的主題,他的作品形式精巧,具有雕塑美,全無冗言贅詞。他的詩歌顯得色彩濃艷,很少表現出音調悅耳的音樂的特征,但在創造適合于表達情感和思想的形式時卻愈加具有可塑性。他的靈魂高尚、深邃、沉郁,又有幾分悲哀,在這種溫柔卻又不傷感的詩歌中將自身揭示了出來——這是一種在讀者心中激起了憂郁的同情的悲傷的分析。
他詩歌的用詞優雅而富有藝術魅力,技藝精湛,可稱為我們時代的一名一流詩人,他的一些詩作是具有不朽價值的珍珠。瑞典學院與其說是被他的說教詩或者抽象詩所吸引,毋寧說是為他的抒情小詩所吸引,他的抒情小詩感情充沛,耽于冥想,而且高尚尊嚴,極其罕見地將細微的反思與豐富的情感熔為一爐,因而令人陶醉。
他的作品展現出了一個勤于探究、敏于觀察的頭腦,世間的變幻令這頭腦不得安寧,鑒于他似乎不可能知道得更多,這個頭腦也就在道德領域、良心的聲音以及責任的崇高而又無可疵議的指示中,為人類的不可思議的命運找到了證據。
教育啟迪
蘇利·普呂多姆被人們廣泛認為是一位表述了時代精神的詩歌運動的公認領袖,他也從未放棄過形式的精致與思維的科學精確性。長于提示人心靈演算的隱秘、幽微的感受和體驗。更長于分析,無論是靈感詩還是哲理詩,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上一篇:胡安·拉蒙·希梅內斯
下一篇:薩繆爾·貝克特——大器晚成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