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勞格——綠色革命之父
博勞格簡介
諾貝爾得獎者小簡介
姓名:諾曼·歐內斯特·博勞格(Norman Ernest Burling)
出生年代:1914年-
職稱:美國植物學家
國家:美國
個人情況:博勞格博士先后被12個以上國家的大學授予40多個榮譽博士學位。1970年因其不懈與世界饑餓問題作斗爭而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博勞格博士此前曾于1982年和1984年兩次來川考察訪問。1915年,博勞格成功地育成4個抗銹的小麥新品種,1970年,為表彰博勞格對世界農業的杰出貢獻,他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博勞格成功的故事——堅持不懈
綠色革命只是人類在與饑荒斗爭中的一個暫時勝利。
——博勞格
1914年,諾曼·歐內斯特·博勞格,出生在美國衣阿華州。博勞格的童年是在寒冷、饑餓中渡過的。但是博勞格成了一個聰明好學的孩子。他經常好奇地詢問:為什么有些樹長得又高又直,而有些樹彎曲而多枝多蔓?為什么螞蟻會爬樹?樹上長的菌類靠什么生活?為什么它們能長得那么快?總之在他生活的那塊土地上一切自然現象都能引起他的思考。
14歲那年,他隨父親到田里去觀察麥子的長勢,他發現有的地塊的麥子長得很好,有的地塊的麥子卻長得不好。有的相鄰的兩塊地長勢卻大不相同,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其實博勞格發現的這個問題,正是有待人們開拓的一個新的科學領域,發生在博勞格腳下這塊土地上的這種現象,正是導致農業衰退的根本原因。祖父對博勞格說:“孩子,你所發現的這個問題,一定要繼續追問下去,有朝一日,總會得到結論的。”
1944年10月,博勞格被美國政府派往墨西哥。當他乘著卡車在墨西哥中部的巴吉歐高原顛簸時,這位農學家看到的是大片大片的土地被曬得干巴巴的,地里的農作物貼在地皮上掙扎著,麥穗上只有癟癟的三五粒麥子,甚至連雜草也沒有能力長起來。農民們一個個面黃饑瘦地在干裂的土地上耕作,孩子們在烈日下大大地睜著驚恐的眼睛看著載著美國農學家們的卡車。這幅景象使博勞格和一起來的育種專家韋爾霍森驚異了,一路上所到之處,處處如此。
當地農民的麥田流行起銹病來了。博勞格把這個消息告訴羅道爾佛,希望引起他的重視而同意幫助推廣自己抗銹病的小麥新品種,但羅道爾佛還是不同意,反而領博勞格去參觀自己的麥田。博勞格當即告訴他:這種麥子遇到大風,頸部非常容易被折斷。羅道爾佛根本聽不進去,十天以后,他打電話告訴博勞格他的小麥果然被大風吹斷了一大半。這件事教育了羅道爾佛,他非常誠懇地對博勞格說:“將來凡是你對我講的話,我一定記住。”
1945年博勞格又在自己的試驗田里舉辦了現場會,亞基河谷的農民們,在羅道爾佛的號召下都來參加。接著在亞基河谷,推廣小麥新品種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功。又一個麥收季節結束后,墨西哥亞基河谷的農民們取得了三倍于往年的收成,銹病沒有帶來威脅,農民們豐收了。農民們把博勞格看成是上帝的使者,他們無法表達對他的感激之情。
1947年夏天,在墨西哥城召開了拉丁美洲第一次科學會議,博勞格向與會的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魯、哥倫比亞等國的農學家們介紹了自己在墨西哥發展小麥生產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人們以經久不息的掌聲回報了他的努力。墨西哥種植小麥的成功使人們看到了綠色革命的威力。
在這以后的十幾年中,博勞格接受了許多國家的盛情邀請。他行程數萬里,把綠色革命的火種,傳遍了美洲、亞洲等農業落后的國家。
1970年12月,正在麥地里勞動的博勞格聽到了自己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喜訊,他平靜地對妻子說:“瑪格麗特,假如這個消息是真的,那也是我們全體工作人員的光榮。”
在授獎儀式的答謝詞中,他說:“……這是獎給那些依然在世界各個角落同饑餓進行著生死搏斗的全體戰士的。”
博勞格在生活歷程中,始終遵循著自己的人生信念:“現在我才了解到成為一個完美人的秘密,那就是生長在田野里與大地同食同住。”人類為解決饑餓問題,長期從未停止過艱苦卓絕的斗爭。博勞格作為一名科學家,他為使全世界饑餓的人們盡可能地吃飽肚子,放棄了舒適的家庭生活,離開條件優越的實驗室,到墨西哥、印度、尼泊爾等農業落后國家,幾十年如一日,百折不回地獻身于自己所熱愛的事業,用自己的智慧和學識,培植高產抗菌小麥,在解決人類糧食問題等工作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諾爾曼的事業還在繼續,還需更多的人為此繼續忘我奮斗下去……
他靠堅持不懈的努力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30年對一個人來說是多么的長啊。但是博勞格他卻堅持了。如果他要是沒有堅持不懈的毅力,那他永遠也不會成功。就算目標在正確也是沒有用的。
教育啟迪
一個人做事,在動手之前,當然要詳慎考慮;但是計劃或方針已定之后,就要認定目標前進,不可再有遲疑不決的態度,這就是堅毅的態度。
科學的永恒性就在于堅持不懈的尋求之中,科學就其容量而言,是永不枯竭的,就其目標而言,是永遠不可企及的。
想要成功就要堅持不懈,因為它是成功的砝碼。
上一篇:倫琴——“X射線”的發現者
下一篇:哈恩——發現核裂變的化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