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蛋吧,浪費君!
作者簡介
潘宇佳:教育科學學院2016級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任2016級小學教育統招班的班長兼校書法協會執行會長助理。曾在校書法協會書法大賽中獲得二等獎,在校環保服裝展中獲得最佳創意獎。
如果你遇到這樣兩個情景,你會怎么做呢?
第一個情境:臨近中午的那兩節課,你是不是坐在座位上的時候就開始盤算今天中午該吃些什么?在上課的最后5五分鐘里如坐針氈,然后在下課鈴聲響起的那一瞬間跑出去,那時候的速度一定非常快,跑成光,跑成電,跑成唯一的神話。春風十里,數百里,體測兩千米,統統不如你。
那么問題來了,當你飛奔到學校的食堂,趁著打飯大軍還沒有涌上來,你要迅速做出決定。是在米飯上蓋一個熱氣騰騰同時佐以鮮美湯汁的雞腿;還是選擇一份外糯內香、酥爛入味的紅燒肉?算了,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一咬牙兩個菜咱都給打了!千金難買我吃的高興,你說是吧。
第二個情境:請各位萌妹子們想一想,假如明天就是你生命中紅鸞星動的那一天,你超級喜歡的8塊腹肌小哥哥突然約你吃飯,你是從還是不從?
算我問了句廢話,那咱們就想想吃些什么。小哥哥想帶你去吃比薩,倆人點了一份12寸新奧爾良拼墨西哥烤肉比薩,點了你愛吃的辣翅,小哥哥說,要不要吃薯條和土豆沙拉?咱們再喝些什么吧,我給你點一個芒果綿綿冰!
這問題我就不用問你們了,估計到時候你們都是一臉癡妹相地點頭點頭再點頭,然后心里盤算著等會兒東西上來了,蜻蜓點水地吃一點兒,掩蓋自己其實是一個萬年鐵胃的事實。
在第一個情境里,第一口雞腿和第一口紅燒肉是分分鐘滿足味蕾的頂級快感,可是沒有人想過,其實兩份肉菜是根本吃不完的。同樣遭殃的還有米飯,浸染湯汁的那一層吃完后,百分之五十都被剩在了盤里。
在第二個情境里,你只吃了兩塊比薩,12寸的大餐剩了一半。小哥哥為了保持他的8塊腹肌,自然是不可能多吃這種垃圾食品的,你裝作淑女又嬌羞的樣子用勺子挖著芒果綿綿冰吃,吃來吃去也只是吃了個尖端。你開始覺得,叫上你其他3個室友來吃,估計才剛好能吃完。
這講兩個小故事的功夫,就又有一頓豐盛的飯菜被浪費了。雞腿和紅燒肉做錯了什么?比薩做錯了什么?芒果綿綿冰又做錯了什么?不,它們都沒有錯,一直在錯的只有我們而已。
眾所周知,《吉師六律》中讓人感觸很深的一條就是不浪費糧食。《朱子家訓》有言:“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據悉,中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約500億公斤,相當于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500億公斤是個什么概念?被浪費的糧食連起來可以繞地球50圈,夠養2億人。
吃瓜群眾,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在你浪費著對你而言很普通的一頓飯時,那些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滿心希望夢里能出現吃一頓飽飯的畫面。捂著你隱隱作痛的良心,給我一個你浪費糧食的理由可好!也許你會覺得糧食心甘情愿,就像林宥嘉唱過的那樣:“沒關系你也不用對我慚愧,也許我根本喜歡被你浪費。”人最慘的莫過于做備胎,飯最慘的也莫過于被打上來之后又刻意冷落在飯盒里啊!也許你會說:“唉!今天食堂大媽手抖!”拜托,這不是理由,自古以來食堂大媽的手抖只會把西紅柿炒蛋里的蛋抖掉,絕對不會和藹可親地幫你把飯盒抖滿,所以這條謊言就被我拆穿了;也許你又會說:“我要減肥,多打一些菜過個眼癮。”那我更要嘲笑你的形式主義,全世界的小仙女都知道減肥是管住嘴加上邁開腿,光憑你打上一份糖醋排骨然后死死盯著它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你總是在找借口,試圖掩蓋你并非很高尚的浪費行徑,你習慣了浪費,然而你并不知道浪費的不僅是糧食,更是在透支子孫后代的資源。
很多人不知中國是窮是富,你說富吧,還有那么多赤貧階級,你說窮吧,最大的浪費都在中國餐桌上。新八條為何那么受老百姓的擁戴?就是在“費”字上殺了一刀。
人的浪費是貧瘠過久后的一種虛榮,所以莊子說得好:“鷓鴣巢于深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只有一個貧瘠過久的人,才會以浪費去保障其膨脹的自尊。另外一種原因無法克服,那就是面子。
江蘇揚州4192公斤重的“最大份炒飯”刷新吉尼斯世界紀錄。新紀錄結果宣布后,炒飯被大量裝進垃圾車拉走。此舉引發網友吐槽,指責主辦方“浪費糧食”“作秀”“處理不當”。后主辦方回應稱:已回收使用,未浪費,都拉到了養豬場。
4噸多的炒飯被垃圾車裝走拉去喂豬,這難道還不是浪費嗎?雖然“最大份炒飯”刷新吉尼斯世界紀錄,拿到官方認證,但又有何意義呢?并未帶給公眾更美好的體驗,反而因其浪費糧食的處理方法,遭到網友的一致吐槽,顯然,這是一個失敗的世界紀錄。
“最大份炒飯”走的仍然是“錢海戰術”路線,這種沒有技術含量的世界紀錄,不需要什么創意,只要舍得花錢,就能打造出足夠大的鍋,招募足夠多的廚師,做出更大的炒飯來。炒飯終究是食物,要是按照計劃“送往高校食堂和參與的餐飲企業供學生和市民免費享用”,在破紀錄之前,做好之后的正確處理,帶給公眾驚嘆后又十分滿意的效果,倒也算是善始善終,民眾也不會有太多怨言。然而,4噸多的炒飯都被拉去喂豬,就與計劃方案不符,凸顯出活動舉辦方管理失措,缺乏嚴謹認真的態度,只是為創造紀錄而已。
盲目追捧吉尼斯世界紀錄,挖空心思搞新奇特項目,一味拼“人海戰術”“錢海戰術”,諸如最大的火鍋、最大的包子,如果只是單純浪費糧食,沒有正能量傳播,沒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承襲,更沒有創新精神加持,實則是走火入魔了。
大肆浪費糧食,不僅扭曲了社會價值觀,亦造成社會公共資源和財富的浪費,助長社會浮夸、浮躁之風,實在是不可取之舉。因此,國人該醒醒了,在公共事業中搞出如此浪費糧食的行徑,非但沒有給群眾樹立良好的榜樣形象,還助長了浪費的不正之風。
將視角轉回我國的貧困山區兒童,縱使國家最大限度地建立“免費午餐工程”,但也無法滿足全部兒童的飲食需要,祖國的棟梁之材仍面臨著吃不飽飯的窘境。然而此時這種博眼球的吉尼斯炒飯卻大肆浪費,是不是很矛盾呢?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我國以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口,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食物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就在幾十年前,我們的祖父祖母還在為吃飽穿暖而拼命生存。而如今時代變遷,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我們卻忘記了我們的食物在曾經的年代是多么的來之不易,我們覺得食物伸手就來理所應當,慢慢遺失了對大自然最初的敬畏,在不用為生存而發愁的日子里忘記了今天衣食無憂的生活全是自然的饋贈。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當自覺擔負起“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責任,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
你大可以在下次用餐前問問自己,你今天不珍惜的這一口飯,會是多少人的救命稻草?你今天扔掉的一口水,會拯救多少嚴重脫水的同胞?
地球是一個整體,我們都是大自然的守護者,對于大自然無私的奉獻不斷的饋贈,我們有什么資格去浪費,去置之不理,去嗤之以鼻。
為倡導“吉師六律”中不浪費糧食一則,大力發揚“愛糧節糧,傳承美德”的中華傳統,大興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的良好風尚,我發起以下倡議:
一、爭做愛糧節糧的倡導者。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我們民族的傳統,更是時代發展、建設“新四化”的要求。我們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愛糧節糧”意識,弘揚傳統美德。
二、爭做愛糧節糧的踐行者。從一日三餐做起,適量訂餐,避免剩餐;到食堂飯店就餐,打包剩余飯菜,以“光盤”為榮,以“剩飯”為恥,拒絕“舌尖上的浪費”。
三、爭做愛糧節糧的宣傳者。宣傳“愛糧節糧”的相關知識和減少浪費的措施,增強節約意識,影響和帶動吉林師范大學及全社會加入愛糧節糧的行動中來,引領崇尚節儉的社會風尚。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正在發展的中國需要重塑節儉傳統,但同時我們也欣喜地發現,近來中國自上而下掀起了一場場“光盤行動”,反對浪費蔚然成風。無論是自身責任感的覺醒,還是傳統美德承襲,我們都在潛移默化中將節約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讓我們行動起來,凝心聚力,踐行六律。愛惜糧食,杜絕浪費。從眼下來看,共創節約型校園;從長遠來看,共創節約型社會;最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每個人的最大貢獻!
☆教師點評:田雪梅
勤儉節約,是有智慧的中華民族的美德,是人生幸福的理財之道。浪費,這一話題一直是我們當今社會最為關注的社會問題之一,針對我們平時生活中的浪費現象,作者從多方面論證了節約糧食的重要性,并加以事例增加其信服度。如文章中作者提到的江蘇揚州4192公斤重的“最大份炒飯”刷新吉尼斯世界紀錄,這如此荒謬的事件,作者以社會一員的角度,深入批判了如此惡劣的行徑,足見作者對浪費這一問題的深刻認識。接下來,作者筆鋒一轉,將文章的重點轉向了山區貧困兒童,描繪他們正面臨的吃不飽飯的情境,與前文的不懂節儉而過分浪費的當代社會現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看到這一句句一幕幕“你的良心不會痛嗎”,看出作者責任感十足,令人敬佩,引人深思。她的演講如同為在迷途中的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縱使資源千千萬。可如果我們不斷加以利用采伐,在多年以后,我們所能留給我們后輩的,又是什么呢?“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使讀者們真真正正意識到了浪費糧食的可恥。文章最后,作者呼吁當代大學生行動起來,踐行“吉師六律”,愛惜糧食,杜絕浪費,升華主題。綜上,這不僅僅是一篇精彩的文章,還是一場靈魂的洗禮。
教師簡介:田雪梅,博士,講師,輔導員。
上一篇:新舊教育何去何從?
下一篇:獨立之先驅,自由之思想——“北大之父”蔡元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