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十五年》之人文關懷
作者簡介
董晨:教育科學學院2016級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擔任教育科學學院分團委宣傳部部員兼校就業處學生助理。曾獲得專業二等獎學金。
有這樣兩個女子,一個明眸皓齒,天真爛漫,對你敢開玩笑,同時又愛聆聽你的訴說,像個小仙女一樣替你排憂解難;而另一個女子,她做事小心翼翼,畢恭畢敬,每天都對你誠惶誠恐,一點兒都不敢疏忽,那么,你,會喜歡哪一個?
是不是大多數人喜歡第一個?那么,我們喜歡第一個,皇帝他也是人,他早就看慣了宮里人畢恭畢敬、誠惶誠恐的態度,他也想要一個他沒見過的、充滿新鮮感又對他關懷無限的人,所以,他也喜歡第一個人,而這第一個人,就是鄭貴妃。
說起鄭貴妃,知道明朝歷史的人都對她深惡痛絕吧。鄭貴妃,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一朵天真燦爛的偽白蓮花,在萬歷皇帝面前裝得天真無辜,私下里卻陷害后宮其他嬪妃,延誤皇帝不立長子為太子,甚至重用宦官在民間橫斂財富,可以夸張地說是一代妖姬了,但為什么萬歷皇帝非常寵愛她并且愿意和她成為一生一世一雙人呢?原因就在于她懂得關注人心,進而對皇帝進行人文的關懷。比如說她敢于公然與皇帝談情說愛,在皇帝受到恩師和母親的責備時悉心關懷……這些行為讓萬歷感到他們二人關系親近。
或許講到這里,有的朋友還是不太理解人文關懷,其實,說得簡單且通俗一點,人文關懷就是對人的關心與關愛。今天就請允許我談談《萬歷十五年》這本書中的人文關懷。
在準備這篇書評之前,我查閱了很多資料,看過了很多他人寫的書評,這些書評大多講了《萬歷十五年》的作者、書中人物的狀態、明代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對后世的啟示,等等,全都是綜合而論,我發現有少數甚至聊勝于無的來介紹書中的像這樣“人文關懷”的情感的啟迪。于是,本人堅持劍走偏鋒的觀點,來講述一下我對黃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萬歷十五年》的理解與啟示。
既書名為《萬歷十五年》,那這里面最重要也是最值得關注的人物就是這位萬歷年間在位的皇帝——明神宗了。每當我們提到萬歷皇帝,腦海中就會出現一個這樣的形象:由一個勤奮努力、勵精圖治、進行各種改革、開創“萬歷中興”的明君轉變為荒唐昏庸、為人擺布、消極怠工三十多年、加速明朝政權衰亡的庸君。而這一重大轉變所在年份為1586年,那為什么會在1586年的時候突然由明君變成昏君?個人覺得,這和本文所說的人文關懷的缺失有很大的關系。
1572年,即萬歷皇帝登基之始,便已經有了生母慈圣皇太后和恩師張居正先生的協助了。在一個剛剛9歲的孩童心里,或許只是稍微了解了一些作為皇帝所要做的繁文縟節,還有大部分的章程他還不甚了解,因此他的內心是害怕的,但是他有親生母親和親愛恩師的協助,他又是充滿信賴與希望的。正是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有著母親和恩師“關愛”的種子,所以他才有了勵精圖治治理國家的動力:接見臣僚、照章對禮、祭天祀祖、學看奏折……一切事物的進行都對母親和恩師充滿信任。尤其是在1578年前后對張居正的信任達到最高點。如原文中說的“張先生啟奏說,他生番的被攻擊,原因在于一心為朝廷辦事,不顧其他,以致怨謗交集;萬歷則表示他非常明白,張先生的忠貞的確上薄云天。說完之后,君臣感極而泣,張居正回籍葬父,這三個月的離別,是他們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所以更顯得特為長久。待至元輔返京,萬歷在欣慰之余更增加了對張先生的倚重”。在這些字句中我們完全可以看出萬歷皇帝對張居正深厚的情感,然而,在1582年,張居正溘然長逝,眾多大臣開始參劾張居正欺君毒民、賣官鬻爵的時候,長大的皇帝感到非常驚訝,同時他又感到非常傷心與憤恨。因為他根本沒有想到本以為處處為自己著想的恩師竟然背著自己干謀取私利的勾當,這已經讓他無所釋懷了,突然想到成長過程中母親常常有意無意地把他看作是一個執行任務的機器,他瞬間仿佛體會到了原來一直無人關懷的悲哀。于是,他很快用自己的方式展開了報復,皇帝仍然是皇帝,但是再也不愿意做任何事情使他的文官集團感到快意,他不再出席各種法定的禮儀,不再批閱抗議他的奏折,他理直氣壯地表示,他在奉行道家的無為而治。萬歷貴為天子,按照不作為的思想做事,臣子們別無他法,只有上諫,然而皇帝似是下了決心,對此置之不理,或許,這正是他走向不作為的原因之一,也是明朝走向衰落的歷史轉折點的原因之一。
在《萬歷十五年》中,不僅講述了萬歷皇帝一人,還講述了處事圓滑的申時行、雷厲風行的張居正、剛正不阿的海瑞、孤獨睿智的戚繼光和自相矛盾的李贄。他們最終以或罷官或死亡的悲劇結局,正是因為明朝以道德代替法律,實行文官集團制度,官場奉行陰陽潛規則所致,而產生這一切的緣由,或多或少地與缺少人文關懷有聯系。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張愛玲這句話用在黃仁宇的《萬歷十五年》的書寫上,是再恰當不過的了。黃仁宇一生幾經滄桑,閱盡世情,深諳世道人心,所以他寫歷史人物,絕對沒有簡單的褒貶,而是在充分考證史料的基礎上,還原了歷史人物的真實而又復雜的人性。在《萬歷十五年》中,黃仁宇始終以一種悲憫透徹的目光看待數百年前的歷史人物在歷史經緯的制約下進退維谷和無可奈何。而且他不僅對歷史人物進行了人文關懷,對后世也進行了關愛,他以創新獨特的“大歷史”觀點闡述,并以通俗易懂、流暢精美的文字輔助著作,為后世寫史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
說到這里,那怎樣才算是對他人進行了人文關懷呢?其實做法很簡單,小到給長久不聯系的親人打個電話,在朋友睡著時為他披一件衣服,在陌生人落下東西的時候叫住他并親手拿到他手里,大到在國外旅游時不亂寫亂畫,把中國優秀文化傳播海外……我們都可以以一己之力來進行對他人的關愛與關懷。而這些對他人的關愛與關懷,不僅讓我們心中愉快,更能讓他人心中溫暖。
四月,是充滿生機與希望的月份,四月,更是讓人感到關懷與溫暖的月份,就讓你和我一起在這個充滿和煦春風和溫暖陽光的四月里,攜手去關懷他人、關愛他人吧!
☆教師點評:張文霞
作者開篇以萬歷皇帝一生中的兩個女人談起,并適當地加入疑問語氣,能夠引起讀者的思考,進而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后來用為什么萬歷皇帝喜歡鄭貴妃引出人文關懷的主題,可說引出精巧。其次解釋了人文關懷的定義,讓大家更了解主題意義。再次用書中最主要的萬歷皇帝的轉變深刻闡釋人文關懷對一個人的重要性,介紹了書中的其他人物,深度剖析人文關懷的作用,并引用張愛玲的名言闡述此書書寫上的妙處,回味無窮,最后倡導大家共同關懷他人,鼓動性強。可以說,本文用自己的風格來向讀者介紹了《萬歷十五年》的相關內容,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篇文章語言簡潔、循循善誘,給人一種平易近人的感覺,本文也用一些像“小仙女”“天真爛漫的偽白蓮花”等網絡用語,拉近了作者和讀者的距離,同時使文風幽默詼諧,有活潑靈動之感。
教師簡介:張文霞,博士,講師。
上一篇:“笨”向未來
下一篇:一代名師陶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