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責任的皮球踢給別人
美國前總統杜魯門曾在自己的辦公室門口掛了一條醒目的標語:Buckets stop here!它的意思是“問題到此為止,不要再傳給別人”。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在努力地辯解,另一種人在不停地表現。在工作中要盡量地表現,少去辯解,要敢于擔負起責任。
責任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責任就是對自己所負使命的忠誠和信守,責任是人性的升華,當一個人虔誠地對待工作和生活時,他必然會感受到責任所帶來的力量。只有那些勇于承擔責任的人,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才有可能被賦予更多的使命。
美國哈佛大學著名管理學家在《員工與責任感》一書中所說:“當你很容易選擇推卸責任的時候,證明你已經有了做錯的念頭,因為你就會抱著一種隨遇而安的心理去應付工作和老板。但假如在每一次工作降臨到你頭上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是這是我挑戰自己的開始,那么你就會以高度的責任感去把它做到極致,從而為自己在老板心目中贏得了信任票。”
有些員工在出現問題之后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并不十分清楚我的責任,所以才沒有把工作做好。”因為不清楚所以才沒有做好,聽起來順理成章。其實在這個借口的背后隱藏著個人責任感的缺失。一旦缺失責任意識,缺失的東西還會更多,比如工作的熱情、工作的態度、對企業的忠誠度。
由于在工作中沒有“責任”意識,以致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工作敷衍了事,錯誤百出——沒有責任心;把工作失誤的原因推到同事身上——推卸責任;拒絕領導安排的有難度的工作——害怕承擔責任。這些人在處處尋找借口,時刻想著如何遠離困難和失敗,想著如何為自己的錯誤和失敗開脫。
在某企業的年度考核會上,營銷部經理A說:“最近銷售做得不好,我們有一定責任。但是最主要的責任是因為競爭對手推出的新產品比我們的好,所以我們很不好做,研發部要認真總結。”研發部經理B說:“最近推出新產品少的原因是我們的預算太少了,就那么可憐的一點經費,也被財務部削減了不少!”財務部經理C說:“我是削減了研發部的預算,因為公司的運行成本一再上升,實在沒有多余的錢來給你們。”采購部經理D跳了起來:“我們的采購成本上升了10%,你們知道為什么嗎?俄羅斯一個生產鉻的礦山爆炸了,導致不銹鋼價格上升。”A、B、C異口同聲道:“哦,原來如此,這么說我們大家都沒有多少責任!”人力資源部經理F在一旁著急地說:“那我只好去考核俄羅斯的礦山了。”
每個人都可以把責任往別人身上推,每個人都能夠在別人那里找到借口,可我們有沒有想過:如果我們的產品比任何競爭對手都好,那么這個世界還存在“營銷”這個詞嗎?
當然,我們可以在事后把問題追究到某一個人或某一些人身上,但比起這種追究來,勇敢地承擔起責任才是企業成員的首要任務。因為敢于承擔責任是我們對工作最起碼的敬畏和尊重,這既是為了別人,更是為了我們自己。
著名企業家洛克菲勒曾經說過:“一個企業所缺少的并不是能力特別出眾的員工,而是有強烈責任感、時刻把責任和使命記在心頭的人。”對于“責任”二字的分量,愛默生也有一段精辟的論述:“責任具有至高無上的價值,它是一種偉大的品格,在所有價值中它處于最高的位置。”積極的人找方法,消極的人找借口。找借口看似逃避了責任,不必為自己的過錯和失敗買單,但同時它也讓你失去了一次成長的機會,失去了領導對你的信任,失去了自己事業的發展之路。所以,借口絕不是促進事業成功的催化劑。相反,它是導致事業失敗的絆腳石。
工作即意味著責任,意味著認真地做好屬于你的工作,意味著不應用敷衍的態度去完成你的任務,意味著當工作中出現問題時,不要找各種各樣的理由來推卸責任,更不要把責任像踢皮球似的踢給別人。因為老板所需要的是一個能夠幫助他解決問題的員工,而不是一個出了事故找各種理由推卸責任的員工。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自己做錯了事情不要怪別人,錯就是錯,為什么要把責任推卸給別人呢?大膽承認錯誤,然后想辦法解決問題,吸取經驗教訓,這才是最重要的。
上一篇:不要意氣用事,退一步海闊天空
下一篇:不要獨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