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有登高遠望的開闊心境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有委屈、無奈、抱怨的情緒,此時如果無法釋懷,那么該怎樣排解這些不良的情緒呢?有一位有智慧的長者頗有妙法,他時常勸慰那些前來找他訴苦或抱怨的朋友說:“別糾結在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和煩惱中了,試試去登高望遠或去找個開闊處眺望一下遠方吧,也許這樣能讓你換個心情!”
這位長者說這不是他自己的理論,而是他借鑒了《菜根譚》的智慧。《菜根譚》是一部古人教人為人處事的智慧之作,其中有很多至理名言至今仍然深入人心。其中,像“登高使人心曠,臨流使人意遠;讀書于雨雪之夜,使人神清;舒嘯于丘阜之巔,使人興邁。”這類句子至今流傳,意思是說:登上高山放眼遠看,就會使人感到心胸開闊;面對流水凝思,就會讓人意境悠遠。在雨雪之夜讀書,就會使人感到心曠神怡;爬上小山朗聲而嘯,就會使人感到意氣豪邁。
這位長者的朋友中有些人半信半疑,不過他們也確實試著這樣做了,令他們感到欣慰的是,結果的確有用。當他們再來找長者聊天時感慨頗深地說:“當我登高遠眺時,放眼四外,視野遼曠,心胸好像一下子就敞開了,再想想那些讓人煩心糾結的事,仿佛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還有朋友問長者:“說真的,站在開闊處我放眼望去,真有一種特別輕松的感覺,那讓我的心情好了很多,真是神奇啊!”
長者說:“其實,對于登高遠眺的意境與怡悅,中國古人早有體會,比如這些詩句:‘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都是說人與大自然親近,天地即在己心,那一份寧靜、安詳之感便油然而生,人的心胸一下開闊了很多,使‘攀緣’的心‘無緣’施展,而‘計較心’也無處著力。”
長者又說:“即使在生活中,哪怕我們不能親自去登高遠眺,但只要保持登高遠眺時的開闊心境,把自己的視野放開,做到內心淡然、超然物外,則無往而不樂。”
長者的這番話其實就是在告訴人們,一個人在生活中如果想獲得快樂,關鍵在于擁有平和的心態,對任何事情都保持登高遠眺時的開闊心境去看待,使自己的心情不為物役、不為境遷。這不是讓人消極避世、不思進取,而是要人努力保持自己心態的平和、均衡。
有這樣一個故事:
某村有個老爺爺,平日總是樂呵呵的,不管遇到多么麻煩的事,他的口頭禪總是“太好了,太好了”。有一次一連幾天下雨,村民們都為久雨不晴而大發牢騷,他卻說:“太好了,這些雨若是在一天內全部下來,豈不泛濫成災,把整個村子沖走了?現在雨分成幾天來下,這不是值得慶幸的事嗎?”
還有一次,老爺爺的妻子患了重病。村民們以為,這次他不會再說“太好了”吧?哪知道,那些特地去他家里探望老太太的人一進門,老爺爺還是連聲說:“太好了,太好了。”
那些前來探視的人不禁大為惱火,問老爺爺:“你這樣未免太過分了吧?自己的老伴患了重病,你還口口聲聲說‘太好了’,你這到底存的什么心呀?”
老爺爺說:“哎呀,你們有所不知。我活了這么一大把年紀,始終是我的老伴在照顧我,這次,她患了病,我就有機會好好照顧她了,這不是太好了嗎?”
讀了這個故事能否讓你受到啟發?其實,生活中處處充滿了人生的哲理和智慧,很多時候,人們需要換個角度來看問題,把自己的視線放得遠一些,把自己的視野放得寬一些,一個人只要在精神上超越了那些令人煩惱的事,就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登高眺望時的那種開闊心境,那么,所有的是非、煩惱、郁悶和憂愁都會在瞬間化為烏有。
人生本來就是豐富多彩的,有太多美好的事物值得人們去追尋和享受。工作、學習、家人、藍天白云、紅花綠草、飛瀉的瀑布、浩瀚的大海、壯美的雪山與遼闊的草原,社會和大自然中的“五光十色”等等都是值得人們去珍惜和享受的。人很容易迷失自我,喜怒哀樂皆發自自己的內心。如果你不給自己增添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所以,當我們不開心時,一定要讓自己保持登高遠眺時那種開闊的心境,誰能放下更多的煩惱,誰就能夠擁有更多的快樂。
上一篇:任何時候,都要保持豁達的心態
下一篇:修心思過,砥礪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