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點猜忌,青少年要信任他人
人類作為群居動物,需要朋友,需要友誼之水的滋養,困難之時都需要朋友的一臂之力,心情低落之時都需要朋友的一句寬慰,榮耀之時都需要朋友衷心的祝賀和分享。然而,在人類所有的情感中,友情是最需要信任和付出的,猜忌是友情的致命敵人。正如有人說:“假如我們都知道別人在背后怎樣談論我們的話,恐怕連一個朋友都沒有了?!边@并不是一句否定人與人之間友情的話,相反地,它正可以告訴我們,對背后的閑話盡可不必認真打聽和計較。信任你的朋友,放下你的猜忌,你一定會收獲友誼的果實。
青春期是個需要朋友的年紀,青春期的孩子會慢慢成為一個社會人;青春期是個為友誼勞心勞力的年紀,但青少年朋友們,如果你想擁有友誼,就必須放下你的猜忌,學會信任你的朋友。
人與人之間的友誼是經不住猜忌和私心的考驗的。曾被人們認為是智慧的化身的諸葛亮,也是個猜忌心重的人。
諸葛亮精明能干,且任人唯賢,卻因為過于明察而生疑人之心。他對人不信任,大事小事無不親自過問,出將入相,煢煢孑立。諸葛亮對受降之將魏延始終用而不信,懷疑他有反叛之心,致使軍事上失去“股肱”之助。諸葛亮死后,又發生魏延的冤案,蜀漢元氣大傷,造成“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不利局面。
實際上,自古以來,和諸葛亮一樣,不知有多少人因為猜忌而疏遠了朋友,中斷了友誼,甚至斷送了江山。猜忌實在是害人又害己。
猜忌不僅是對友誼的一種摧殘,更是對心靈的一種折磨。杯弓蛇影的典故就是很好的例證。弓影映在盛酒的杯中,好像小蛇在游動,飲者以為真把小“蛇”給吞下去了,越想越惡心,結果害得自己大病一場。這才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疑之,疑心太重,到頭來自討苦吃。
對別人無端的猜忌,貌似無端,實則有端,猜忌源于褊狹的私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疑心太重的人,總怕別人爭奪自己的所愛、所求、所得,怕別人損害自己的利益,終日疑神疑鬼,顧慮重重,你對別人不放心,別人能對你堅信不疑嗎?雖說防人之心不可無,但是時時提防,處處疑心,還會有知心朋友嗎?
心靈啟示
我們不能否認,每個人都有疑心,這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正常的心理活動,但所謂的自我保護,是相對于那些相交甚淺甚至是陌生人的,而對于自己的朋友,則應該以信任為基礎。如果對待朋友處處設防,則大可不必。
那么,青少年朋友們,你該如何摒棄人際交往中的猜忌心理呢?
1.理性思考,不無端猜忌
當你發現自己在猜忌一件事或者一個人時,不妨打斷一下自己的思維,問一問自己,為什么要猜忌?這樣做對嗎?如果懷疑是錯誤的,還有可能發生什么情況?在做出決定前,多問幾個為什么是有利于冷靜思索的。
2.發現自己的優點,增強自信心
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有優點自然也有缺點,但我們不要一味地盯著自己的缺點看,這樣只會讓你灰心喪氣。善于發現自己的優點,能幫助你樹立自信心、提升能力,在獲得成就后,你會更加自信地生活。
3.從心理上根除猜忌
行為總是在執行心理的動態,從心理上根除猜忌,行為也就與之決裂。你要告訴自己,那個我不喜歡的人,他并不是壞人,我只是放大了他的缺點,沒看到他的優點而已。經過長期的心理斗爭,必定能讓你根除猜忌。
4.增強對自我的調節能力
人生在世,我們不可能讓每個人都稱贊我們,對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我們不必猜忌。但丁有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要善于調節自己的心情,不要在意他人的議論,該怎樣做還是怎樣做,這樣不僅解脫了自己,無端的懷疑也煙消云散了。
5.多溝通,解除疑惑
在人際交往中,彼此之間會有一些摩擦或誤解,這也許是由于理想、觀念的不同導致了態度不同,也有些猜忌來源于相互的誤解。這些情況,都應該通過適當的方式解決。通過談心,不僅可以使各自的想法被對方了解,消除誤會,而且還避免了因誤解而產生的沖突。
總之,克服猜忌只有不斷地戰勝自我,才能消除多疑。戰勝自己的狹隘,就會心懷坦蕩開朗;戰勝自己的偏激,就會理智處事;戰勝自己的淺陋,就會多一些寬容;戰勝自己的孤僻,就會多一些友誼。這樣不斷戰勝自我,才會迎來美好、和諧、舒暢、順達的人生。
上一篇:學會破局,才會有更美好的未來
下一篇:屢戰屢敗,也要屢敗屢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