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當益壯,保持本色
靳雙鵬: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靳雙鵬,1946年1月出生于河北省棗強縣,1965年入伍,196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歷任戰士、班長、排長參謀,副科長、科長、副處長、團長、軍分區參謀長、副司令員等職務。靳雙鵬愛讀書,有良好的藏書習慣。退休后的靳雙鵬業作時間重點進行“學習十八大”等快板書創作。通過自己的影響,家庭成員也形成了濃厚的學習氛圍。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確,腹有詩書,其品自高;腹有詩書,其德自謙;腹有詩書,其身自正。書,可以開闊人的視野,豐富人的生活;書,可以幫助我們不斷提高,不斷進步。
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位老人,他叫靳雙鵬。說他普通,他只是我們身邊一個和藹可親的老爺爺,說他不普通,他是一位退休的老軍人,曾歷任戰士、班長、排長參謀,副科長、科長、副處長、團長、軍分區參謀長、副司令員等職務。這位1946年1月出生于河北省棗強縣的老人,1965年入伍,196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直至2011年退休,他把一生最美的年華獻給了祖國的國防事業。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有著不平凡經歷的老人,卻用另一種生活的狀態詮釋著自己的意義和價值。靳雙鵬是一位有良好的藏書、愛書、讀書習慣的老人,藏書有三千冊以上,每年都訂閱三種以上報紙、雜志。他不僅愛讀書,而且有摘錄名詞佳句習慣,撰集隨筆札記的習慣,讀書必動筆,不動筆不讀書,手頭現積有十余冊以“起點”命名的優美詞句記錄本,并積有三百余萬字的隨筆與札記文稿,稍加整理,就可成為很好的讀物。酷愛文學創作是他一生的一大嗜好,創作的基本目的,就是用手中的筆,記錄發生在干部戰士身上的好人好事,優秀模范人物所輸出的正能量,以及對社會產生的積極作用與貢獻。
由于創作成果豐碩,1995年加入寧夏作家協會,同時亦被《西北民兵》評為優秀報道員,被上級組織評為模范軍旅作家,在《山西日報》《陜西日報》《人民軍隊報》《老戰士》《銀川軍休》等報紙、雜志上發表過作品。家中電腦、文印、掃描、照相、錄像器材齊備,能獨立完成文印和照片掃描等工作,輯錄成果豐碩。
這樣一位老軍人,他不僅自己熱愛學習,熱愛讀書,這種習慣還影響到了家里的每一個人,在家庭成員中形成了濃厚的學習氛圍。古人常說,詩書傳家久。的確,靳雙鵬就是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影響著自己的家庭,使其成為和諧家庭的典范。在靳雙鵬老人的帶領下,他的家庭成員思想進步,政治堅定,遵紀守法,尊老愛幼,鄰里相處和諧,受到區領導和全體工作人員的好評。
在讀書學習之余,靳雙鵬老人注重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學習成果,并進行實際檢驗。在服役期間,他曾擔任過北方民族大學軍事理論教員,利用教學間隙,給同學們傳授文學創作經驗,受到好評。汶川地震發生后,他當天下午即開始記錄救災報道中的重大事件,歷時七十七天,記錄救災札記四十萬字。隨后多方救援,終于成功赴四川地震災區進行實地采訪,后赴北京軍區抗震救災先進單位進行專訪,獲取大量第一手抗震救災資料,經四年努力,輯成五十三萬字的《震驚世界的顫劙——汶川、海地、智利、玉樹、日本地震救災札記》一書。為搞好群眾性防震減災、抗震救災,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受到地震專家與部隊和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退休后的靳雙鵬并沒有閑著,他開始了自己老當益壯的生活。近年來,為歌頌群眾性學習十八大的先進事跡,輯錄養生堂所取得的記錄成果,活躍自己的退休生活,除積極參加社區和軍休戰友藝術團的演出活動外,業余時間重點進行快板書創作,已完成《退休生活》《學習十八大》《普法教育》《養生堂》快板書三百余首,過萬言。《養生堂》部分占得比較大,特聘請解放軍第五醫院內分泌科原主任蔡萬春任責任編輯,對老同志保健有較好的參考價值。學習十八大、普法宣傳,他還曾自編自演,走上舞臺,參加了社區文藝比賽,受到觀眾好評。
為學習更加方便,擴大交流機會與成果,他特意用自己多年的積蓄在萬達中心購得公寓一套,將其布置為書房與多功能學習室,擬將家中藏書擺放于此,以增加閱讀方便,提高閱讀成果,同時增加與文人墨客、名人好友的交流機會。為了不給組織添麻煩,他放棄了軍休所便宜住房的選擇,毅然決定將家安在金鳳區清馨苑,不選別墅而住多層樓房,保持了共產黨員的作風,與群眾打成一片,融為一體,體現了一個老軍人、老共產黨員的本色。
上一篇:《老人和孩子是幸福的直通車》優秀家風賞析
下一篇:《誠信是為學和立業的根本》優秀家風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