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兩個甚至多個供貨商
對企業而言,供貨商的選擇非常重要,尤其是那些決定企業主要產品所需的資源的供貨商,對企業整體經營活動會產生極其重大的影響。如果企業只有唯一的供貨商,那么就可能危及到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由此可見,供貨商的數量選擇應該引起各方足夠的重視。
多渠道少批量的策略
企業采用多渠道,少批量的策略,可以與較多的供貨商保持相應的聯系,以確保能夠得到穩定的供應,使企業的經營更加穩健。通常而言,這種戰略比較適用于那些原材料供應緊張的企業。其主要缺點是無法享受因大量采購所帶來的折扣優惠。而且,從供貨商的角度來看,由于不是主要的客戶,貨源往往會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響。
集中于少數供貨商的策略
這個策略可以使企業提高進貨數量,從而享受到價格上的優惠政策。同時,還可以保持買賣雙方的信用關系,使供貨商將該企業列為穩定的大批量的主要業務伙伴,即使在其有困難的時候,也能優先或者優價保證該企業的貨源供應。但是,這個策略也存在一定的潛在危害。如果供貨商發生意外狀況,比如罷工、火災或者資金短缺等特殊情況,貨物將無法得到滿足,或者無法按期交貨。這樣的話,企業將有可能發生供應危機。另外,供貨商還可以利用他自身的獨特經營地位,以斷絕貨源作為要挾,迫使企業購買或者接受較高的價格,以及其他不合理的要求。許多企業為了防范此類事件的發生,在采購方面均制定相關的規定,向同一購貨商進貨的數量,不得超過一定的百分比。
集中單一供貨商,加強多種聯系的策略
以上兩種進貨方面的策略各有優劣,不少企業都實行綜合性政策,既尋求集中于少數供貨商的優勢,又充分利用多家供貨商的特點,他們所采用更多是“集中單一供貨商,加強多種聯系”的策略。集中單一供貨商是將企業所需要的材料、部件等貨物,絕大多數集中向一家供貨商進行采購。這樣的話,可以充分享受到供貨商給予的價格、質量、服務等方面的優惠措施。其余的少部分貨物,分別從其他多個供貨商手中進貨。這樣,一方面可以保持一種聯系,為今后的需求奠定相關的基礎;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防范主要供貨商出現意外,不至于使企業走投無路,發生貨物斷源的情況,而且還可以給主要供貨商施加一定的壓力,造成供貨商之間的競爭,從而給企業帶來更大的效益。
供貨商數量上的決策
通常情況下,決定企業選擇供貨商數量的因素比較多,需要根據具體問題進行相應的分析。另外,決策者還必須對供貨商進行充分的了解,才能得出綜合的評定,掌握進貨的主動權。我們決策的步驟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應該了解具體有幾家企業能夠提供我們的所需的產品與服務?由這些企業構成我們供貨商的主要選擇對象。
2.需要了解這些供貨商的規模實力、產品價格、信用程度、經營狀況、交易條件等具體情況。
3.確定自身企業主要看重的是什么?當然是質量、價格、服務、交貨期,還有企業的信譽。
綜合上述內容,結合各種策略的特點與優勢,采用適當的供貨商數目與適當的策略進行。對供貨商種類的選擇,是由購買企業對價格、信譽、質量、服務、互惠關系等方面的態度所決定的。
價格因素
貨物的價格是一種最直接、最敏感的因素。一些企業的采購人員主要是根據價格來決定自己的購買行為,或者在其他因素(如服務、質量等方面)相差無幾的情況下,優先進行價格方面的比較。也有部分買方企業因為產品檔次的關系,決定了他們首先是查看價格,以此來決定供貨商的選擇。
信譽因素
供貨商的信譽是決定企業購買行為的重要因素。因為信譽高的企業,一般產品質量較好,各方面的管理也比較嚴格,不會出現假貨、次貨的現象,更容易讓消費者放心購買。
質量因素
部分買方企業更重視原材料或者零部件的質量,這大多是由買方企業的產品質量所決定的。比如:一家一流的汽車制造廠,他所購買的一定是一流的輪胎、發動機、造型設計等優質貨品。所以,對于供貨商的選擇,通常是誰的質量好,就向誰購買。
服務因素
如果說價格與質量是兩個直觀因素、硬性指標的話,那么,配套的服務就是一項軟性指標,更容易打動消費者。一些專業性較強的產品,比如計算機、復印機等設施,購買企業往往更看重企業的配套服務,特別是當產品的競爭達到一定程度以后,在價格、質量均相差無幾的情況下,服務就變成最終決定性因素。
互惠關系
這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因素,買方企業以互惠關系決定自己的供貨商,比如兩家企業,其產品互被對方所需要,便可以利用這種互惠關系,建立各自的供貨渠道。這種互惠關系也可以是三邊或者更多邊的。
促銷手段
促銷手段是賣方主動出擊,拉攏購買企業,從而建立供貨關系的一種方式。促銷手段主要包括:回扣、禮品、贈送、抽獎等多種形式。盡管樣式繁多,但實際上可以認為是一種變相的優惠措施。
上一篇:職場-逃避沒有出路,學會承擔責任
下一篇:職場-領導可能忽視你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