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折磨你的人
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曾說:“只有將抱怨別人和環境的心情,轉化為上進的力量,才是保證最終的成功。”的確如此,只有感謝曾經折磨過自己的人和事,我們才能體會出那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意義;只有懂得寬容那些曾經深深傷害過自己的人,我們才能看見自己心中的遠闊,才能重新認識自己。
忘卻令自己不快樂的事,原諒令自己不快樂的人。只有那些有超強耐抗力的人,才能有心胸、氣度和毅力做到這一點,才能贏得成功、擁有幸福。我們要感謝那些傷害過自己的人,因為他們的存在,我們才有機會變得堅強;我們要感謝那些欺騙過自己的人,因為他們的存在,我們才有機會懂得辨別;我們要感謝那些欺負過自己的人,因為他們的存在,我們才有機會明白抗爭;我們要感謝那些批評過自己的人,因為他們的存在,我們才有機會進步;我們要感謝那些諷刺過自己的人,因為他們的存在,我們才有了前進的動力。
在中國,“臥薪嘗膽”的故事家喻戶曉:
公元前493年,越王勾踐不采納大臣范蠡的建議,貿然出兵攻打吳國的水師,結果,被吳王夫差以奇兵擊敗,勾踐只得帶著殘兵敗將退守會稽。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勾踐被吳國大軍困在了會稽。越王勾踐對范蠡說:“因為當初沒聽您的勸告,所以才落到這個地步。現在,還有什么辦法嗎?”范蠡回答道:“能夠完全保住功業的人,必然會效法天道的盈而不溢;能夠平定傾覆的人,必然懂得人道是崇尚謙卑的;能夠節制事理的人,必然會遵循地道而因地制宜。現在,您對吳王一定要謙卑有禮,并派人給吳王送去優厚的禮物,假如他不答應,您就親自前往吳國的都城侍奉他,將自身也抵押給吳國。”勾踐采納了范蠡的建議,不僅給吳國送去了豐厚的禮物,而且將自己也抵押給了吳國。
后來,吳王夫差不顧伍子胥的反對,一意孤行的接受了勾踐求和的請求,撤兵回國。夫差將勾踐留在吳國,當了三年的人質。那三年,勾踐嘗盡了屈辱、受盡了折磨,同時也磨礪了意志。三年后,勾踐終于被夫差放回越國。回國后,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勾踐決定苦心經營。他將苦膽掛到座上,坐臥的時候都會仰頭嘗嘗苦膽,飲食前后也會嘗嘗苦膽。他經常問自己:“你忘記會稽的恥辱了嗎?”勾踐親身耕作,夫人親手織布,一日三餐從未有葷菜,每天晚上睡覺也不用被褥,只鋪些柴草。勾踐夫婦從不穿華麗的衣服,對賢人彬彬有禮,遇事能委曲求全,招待賓客熱情而城懇,經常救濟窮人、悼慰死者,與百姓共同勞作。勾踐跟國人一起勵精圖治,始終不忘復興越國。
勾踐回越國后的第十七年,夫差應約到北部的黃池去會合諸侯,吳國的精銳部隊全部跟隨夫差前往,只留下一些老弱殘兵和太子守衛吳都。夫差要求勾踐也帶兵前往助威,勾踐見時機已到,以赴會為幌子,領3000精兵拿下吳國都城,殺了吳國太子。之后,又擒住吳王夫差,一舉消滅了吳國。
經歷了嘗糞問疾及臥薪嘗膽,忍人所不能忍之折磨,受人所不能受之苦難,用二十年的時間,勾踐創下了人類君王史的奇跡。因為苦心勵志、發奮圖強,所以他才創下了以小打大、以弱勝強、以卵擊石的戰爭神話。
越王勾踐的成功,自然有吳王夫差的一份功勞。越王忍辱負重、苦盡甘來,他應該發自內心的感謝吳王,沒有吳王對他的羞辱與折磨,他就缺少了一個成就自己的最重要的驅動力。所以說,在一個人飽受折磨的背后,往往隱藏著未來的成功。作為人生的必經過程,折磨和成功一樣有價值。
在一生之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折磨我們的人和事,他們可能讓我們的心流血,可能讓我們的自尊受到屈辱,可能讓我們身心疲憊得想要逃避……然而,能否在種種折磨和煎熬中挺過來,能否一直堅持最初的目標和理想,卻是我們走向成功人生的關鍵,更是我們。
那些讓你感覺不舒服的人,會應接不暇地出現在你的生命中,就像一根根尖銳的刺,他們會扎進你的身體里。在你的人生路上,這些讓你不舒服的人就扮演者磨難的角色,開始時,你可能會憎恨他們。但是,終有一天,當你站在一定的人生高度回望時,你就會發現,他們是你發揮潛能、全力以赴的動力。沒有他們,你或許不會取得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他們才是你最應該感激的人。
感謝那些折磨你的人,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你的生命才充滿了機遇和挑戰,才充滿了轉折和收獲。面對生活中的起起伏伏,如果你能夠有這樣成熟的心態,那么,你將不再是一個面對苦難掩面哭泣的人,你將成長為一個無法戰勝的勇士,你將有機會擁抱幸福。
請你相信,折磨你的人永遠不能真正地打敗你,就像除了你自己沒有人可以承認你失敗一樣。那些折磨你的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心像玻璃一樣脆弱,是你將自己推入深淵中。遺憾的是,跌落深淵之后,你仍然在抱怨,抱怨生活給了你太多的磨難。
維克多?格林尼亞是法國著名的化學家,他年輕的時候,也是一個不思進取、只知玩樂的人。在一次宴會上,他心儀一位美麗的姑娘,可當他走過去跟那個女孩搭訕的時候,卻遭到了對方冷淡的拒絕:“先生,請你離我遠一點,我最討厭的就是被花花公子擋住視線。”
格林尼亞感到羞愧難當,這似乎成了他人生中的奇恥大辱,但那個女孩并沒有說錯,那個時候的他,的確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花花公子,只不過他從未被人看扁過。格林尼亞離開了家鄉和親人,獨自一人到外地求學,他時刻不敢忘記姑娘的諷刺,發誓一定擺脫花花公子的形象。他刻苦學習,付出常人無法想象的努力,最終,他在1912年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成為一個聞名世界的化學家。
格林尼亞應該感謝那個傷害過他的姑娘,如果不是因為姑娘的諷刺,他也不會決心挖掘自己的才華,更不會攀到科學的巔峰。那些折磨我們的角色,其實都是命運的刻意安排,他們不僅是命運賜予我們的機會,更是命運給我們的警醒。如果折磨起到了應有的效果,那說明我們離幸福更近了。
塞涅卡曾說:“沒有任何人比從未遇到過不幸的人更加不幸,因為他從一直沒有機會檢驗自己的能力。”我們的人生不可能如同茶杯里的水一般波瀾不驚,這樣的人生未免過于單調無趣。正是在得到與失去的交替中,在渴求與放棄的轉變間,我們才得以經歷著痛苦,同時也感受著快樂與幸福。
在這個世界上,總有那么一部分人,他們恐懼痛苦、恐懼折磨、恐懼不測的事情,他們的人生字典中只有“逃避”兩個字。折磨,每個人都有機會經受,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在經受折磨后有所收獲。羅曼·羅蘭告訴我們:“從遠處來看,人生的不幸折磨還挺有詩意呢!對一個人來說,庸庸碌碌地度過一生才是最可怕的。”
想要獲得成功的喜悅,想要擁有幸福的甜蜜,我們必須經受得住痛苦的折磨。那些真正的成功者,往往都是能夠忍受折磨的人。感謝曾經折磨過自己的人或事,是他們讓你成長起來,讓你體驗幸福的滋味。
上一篇:怠惰是苦難的制造廠
下一篇:感謝折磨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