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做事,工作絕不拖拉
在工作當中,不知道你是否有這樣的習慣:把今天的工作拖延到明天完成,當下就可以打的電話要等到一兩個小時以后才打,這個月該完成的事情拖到下個月,這個季度需要完成的任務要等到下一個季度,等等。把事情留到明天處理的態度,這其實就是一種拖延,是一種“明日待明日”的不良習慣。
令人感到遺憾的是,我們每個人在工作當中都或多或少發生過,或者正在發生拖延的情況。拖延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程度也會有所不同。例如,瑣事纏身,沒有辦法將精力集中到工作當中,成天只是被上司逼著走,不愿意主動開拓;反復修改計劃,該實施的行動被無休止的“完善”所拖延;下定決心要立即行動,可是無論如何找不到行動的方向;做起事情來總是磨磨蹭蹭,以至于問題久久不能夠解決;情緒低落,對任何工作都失去興趣,對前途沒有任何的憧憬。
喜歡拖延的人通常是意志薄弱的,他們或者是不敢面對現實,總是習慣于逃避困難,懼怕艱苦,缺乏約束自我的毅力;或者是目標和想法太多,從而無從下手,缺乏應有的計劃性和條理性;要么就是失去目標,甚至不知道自己該在什么時候確定目標。除此之外,還有的員工認為條件不成熟,沒有辦法開始行動也是導致拖延的原因之一。
大海和小強大學畢業之后,同時被一家公司聘為產品工藝設計員。剛開始時,公司給他們開出的薪水都非常低。
面對如此低的薪水,大海憤憤不平。他開始經常埋怨、找借口、推卸責任,還常常利用工作時間和同事“侃大山”,把工作丟到一邊而毫無顧忌。
逐漸他做事情變得拖拉起來,效率越來越低下。要他星期一早上交的方案,到了星期二下午還沒有做完。經理批評了他,可是他還帶著情緒工作,把方案做得一塌糊涂。后來,大海在接到工作任務的時候,不是考慮如何把工作做好,而是一開始就想著如何開脫。
小強則不一樣。雖然他對低薪也心存不滿,但他卻并沒有一味地抱怨、鬧情緒。他堅信,機會來自于汗水,一分耕耘才能夠有一分收獲,只有今天的努力,才能夠換來明天的收獲;機會隨時都會來到自己的身邊;主動地去工作,實際上是主動抓住機會。
他下車間,熟悉制作工藝、學習產品生產流程,即使是汗流浹背,也一絲不茍。他的敬業、勤奮、好學,引起了廠長的注意。不久之后,小強就被提拔為廠長助理。而大海則因為對工作總是一拖再拖,最后被公司解雇了。
小強在擔任助理一職之后,依舊積極主動、認真地處理廠里的每一項事務。分內的、簡單的事,他總是會在第一時間完成;一些重要的、緊急的、需要決策的事,他也會及時向廠長匯報,并且督促各個部門堅持把工作做到位。就這樣,在小強的組織管理和協調下,公司的效率也得到了極大提高。
對待工作,一個拖延,一個高效,兩個人的境遇也就迥然不同了。
我們都知道,拖延并不能讓問題消失,也不能讓問題變得更加容易解決,反而只會讓問題惡化,給工作造成更加嚴重的危害。沒有解決的問題,也因此會由小變大、由簡單變復雜,解決起來也會越來越難,拖延的結果可想而知。
如果你總是希望通過拖延來瞞過上司,那么你就犯了一個大錯誤。工作當中的拖延雖然會影響你的雇主,但是受影響更深的其實還是你自己。有一些人花費很多精力來拖延工作,卻不愿意花相同的精力去把工作做到位。他們總以為自己可以騙得過上司,其實,他們最終愚弄的還是自己。
更為嚴重的是,拖延往往會侵蝕人的意志和心靈,消耗人的能量,阻礙人的潛能發揮。處于拖延狀態的人,常常就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之中,這種惡性循環就是:“拖延——低效能+情緒困擾——拖延”。習慣挺延的人常常為此苦惱、自責、悔恨,但是又無法自拔,最終一事無成。
上一篇:駕馭好自己的情緒,順利完成工作
下一篇:想要等到伯樂,先做千里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