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雖然改變不了環境, 但可以通過正能量改變自己
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 我們很難控制和改變周圍的環境。面對周圍復雜的環境, 作為個體, 我們常常是無能為力的, 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
在很久很久以前, 某個國家的所有人都是赤腳走路的, 國王也不例外。有一天, 國王從偏遠的鄉村視察回來后, 腳板被路上的小石子硌破了皮。一個大臣為了討好國王, 把國王所有的房間都鋪上了一層牛皮, 踩在牛皮地毯上, 國王感覺雙腳舒服極了。
于是, 國王就下令, 要把全國所有的道路都鋪上一層牛皮, 這樣不僅自己走到哪里都舒服, 全國的老百姓也可以免受碎石硌腳之苦。
這個國王還真是憂國憂民啊, 問題是牛皮從哪里來? 就算把全國所有的牛都殺了, 也籌不夠鋪路用的牛皮啊! 就當時的自然條件和生產條件而言, 鋪牛皮路的投入絕不亞于當今的造橋、修路, 這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支持。可是, 國王下令了, 誰敢說個“不” 字呢? 國王給大臣們出了一道難題。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不知該如何應對這道難題的時候, 一個大臣向國王進言說:“國王啊, 您用兩塊小小的牛皮包住您的腳, 無論您走到哪里,碎石子都硌不了您的腳, 何必要條條道路鋪牛皮呢?”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 國王覺得這個辦法很好, 便立刻收回成命, 改用這位大臣的建議。據說, 這就是“皮鞋” 的由來。
這位大臣是聰明的, 用牛皮包腳走遍全世界跟全世界都鋪上牛皮路,效果是一樣的, 但是, 用一小塊牛皮包腳卻簡單、容易得多了。所以, 當我們無法改變環境時, 為什么不通過改變自己來適應環境呢?
人生在世, 很多事情都是我們無法改變的, 一個人的人生道路往往不是主觀所能決定的。在許多情況下, 我們不可能改變殘酷的現實, 唯一可行的選擇是改變自己。我們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 改變自己看問題的角度, 進而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 以適應目前所處的環境。只有這樣, 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難, 戰勝更多的挫折。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缺點與不足, 只是一味地埋怨環境的不利, 從而把改變自身境遇的希望寄托在改換環境上面, 這顯然是一種徒勞無益的做法。
當我們沒有能力去改變環境 (尤其是不利于我們的環境) 時, 就改變自己, 這是一種智慧、一種策略。與其執著于改變環境, 不如先改變自己, 做好自己能做的事。
我們常常因為對環境不滿就怨天尤人, 甚至消極怠工, 一蹶不振。這是典型的負能量心態。工作環境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的心態,問題的關鍵在于你是否有一個陽光心態去面對一個不太理想的環境。其實, 這世界上完全令人稱心如意的環境少之又少。如果環境都那么理想,也就不需要什么陽光心態, 更不需要發掘正能量去改變自己了。很多時候, 你可能改變不了物理的環境, 但心理的環境絕對是你可以操控的, 為什么不點燃自己心中的正能量, 去改變自己呢?
永遠要記住: 沒有一個單位是為你量身打造的。單位不是天堂, 你也不是天使。你只有通過改變自己去適應單位, 然后再通過完善單位來改善自己, 才能獲得自身與單位共同發展的“雙贏”。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國家高級心理咨詢師孫健升在其著作中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有一次, 孫教授到一家飯店會見飯店老板, 因為是非營業時間, 參觀之后, 孫教授就和老板坐下來聊天。當時還沒有客人, 一位服務員過來給他們倒茶, 服務員是個剛從農村到城里來打工的小姑娘, 非常年輕, 在給孫教授他們倒茶的時候, 能看出她的表情有點緊張。老板順口說道:“這小姑娘很能干, 能吃苦, 就是能力差點兒。”
一會兒, 老板出去接電話, 孫教授就和小姑娘攀談起來:“老板表揚你了, 你一定很高興吧?” 孫教授問她。
小姑娘說:“這哪是表揚啊, 不是說我能力差嗎?”
孫教授說:“老板說你很能干、能吃苦, 這不是對你的表揚嗎, 這是對你的認同啊! 你要好好做, 一定能夠做得更好, 將來做個主管, 就可以在這個行業里發展了。”
小姑娘懷疑地問:“主管哪是我們這些打工妹干的, 我哪能當主管啊!”
孫教授說:“為什么不可以? 你不能改變環境, 但可以改變你自己呀。為了更好地適應所處的環境, 你應該以一種積極的、陽光的心態去工作。對你來說, 你先做好第一件事——讓你接待的顧客喜歡你, 能做到嗎?”
小姑娘說:“這個我可以做到, 我對人家好點這有什么難的。”
孫教授說:“能做到這一點, 你就很有希望。”
小姑娘說:“那離做主管還是差得太遠了。”
孫教授鼓勵她說:“你先做好這個, 做好就有希望。”
孫教授把自己的電話留給了她, 并告訴她做好了給他打電話, 有什么困難也可以找他, 然后就走了。
過了一段時間, 小姑娘給孫教授打電話, 說:“我已經做到了讓客人喜歡我, 老板夸我好幾次了, 因為客人在老板面前也說我好, 我覺得我做到了您說的第一件事, 我還應該做什么呢?”
孫教授告訴她現在要做好第二件事: 試著把飯店里的菜品介紹給喜歡你的顧客, 讓他們多點有營養的菜品、合理配餐, 這樣客戶滿意, 酒店也能提高效益。
小姑娘說:“營養配餐我不懂, 但是我可以去問內廚, 我覺得推薦菜品是可以試試的。”
突然有一天, 小姑娘給孫教授打電話,“我太高興了, 現在有幾個顧客可信任我了, 他們請客、辦婚宴, 整個酒席如何辦都交給我了。”
孫教授說:“你很優秀, 你能做到更多。” 于是孫教授讓她嘗試做好第三件事, 孫教授說:“你每天在餐館工作, 不要認為餐館是老板的, 要細心留神一下, 看看這個餐館哪些工作可以改善, 再想想改善的方法。你每個月給老板提一點建議, 在你提建議之前, 你先跟你的伙伴聊一聊, 弄清楚這些事如果不改進, 對你們有哪些不利, 什么樣的改進方法最省力、最可行, 并且能得到大家的認同。” 孫教授接著問她,“這件事你能做到嗎?”
小姑娘很自信地說:“沒問題。”
幾個月過去了, 孫教授又接到小姑娘的電話:“太感謝您了! 今天老板向大家公布讓我當主管了, 我能夠在這個餐館一直工作下去了, 同來的六七個伙伴都在這段時間離開了, 其實如果她們也都能夠像我這樣去做,都可以做得到的。”
相信那個小姑娘的前程無人可阻, 因為她已經知道如何改變自己。
當周圍的環境無法改變時, 唯一能改變的就是你的態度——對生活和工作的態度。與其強求外在環境的改變, 不如像這個小姑娘一樣, 先從改變自己開始。與其強求單位適應你, 讓單位額外給你機會, 不如先改變自己, 主動去適應單位, 創造機會。
俄國偉大的文學家托爾斯泰說:“世界上只有兩種人, 一種是觀望者,一種是行動者。大多數人都想改變這個世界, 但沒有人想改變自己。” 的確, 要改變現狀, 就得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 就要改變自己的觀念。可以說, 一切成就都是從正確的觀念開始的; 一切失敗都是由錯誤的觀念引發的。要適應環境, 適應變化, 首先要改變自己。
一個人要想改變命運, 最重要的不是向外求, 而是向內找, 找自己的不足。在相同的境遇下, 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命運, 而掌握你命運的那個人, 恰恰是你自己。
自然發展規律告訴我們:“物競天擇, 適者生存。” 我們所有的改變都是為了以后自身有更好的發展。記住這句話吧, 如果你改變不了環境, 就用正能量去改變自己!
閱讀思考
(1)“改變不了環境, 但可以用正能量改變自己”, 你認可這句話嗎?
(2) 看了文中的故事, 你受到了哪些啟示? 你有過以自己的陽光心態去改變自己的經歷嗎?
上一篇:細微之處見精神,工作之中無小事
下一篇:調整心態,別把工作當苦役